二高的大门口已经停满了发往各个乡镇的公交车,长途大巴也来分杯羹汤,门卫大勇,每隔一小会,从门卫室出来对着客车司机大声嚷道:往一边停,把校口都堵住了。门卫王勇的喊嚷效果似乎不怎么见效,不一会,一辆辆汽车又像小偷一样蹑手蹑脚地靠近了大门,王勇似乎也懒得过多去塔理了,无耐地看看表,快了,还有十五分钟。此刻坐在高一教室里的新生,早已经骚动起来了,书籍已经整理就绪,时不时地透过窗户斜望停靠在校门口的公交车。坐在倒数二排的郑学军中午已经把书搬到寝室,拿了一身换洗的衣服,只要铃声一响,或者老师的一声“下课”郑学军一定会是前五名离开教室的学生。这十五分钟,对郑学军来说,似乎过得格外缓慢。兴奋焦急是无济于事的,时间终究是要慢慢的过去,短暂的心情平和,郑学军仿佛看到了母亲正在家里花生地里用力地把一棵棵花坐拔出来,抖抖花生果上的散土、再认真摆整齐的场景。小郑今年来到这所县城里的二流高中来上学,整个家庭包括小郑本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小郑姊妹三个,上面两个姐姐,大姐郑学娟已经成家,二姐郑小娜南方在一家电子厂打工。身为男孩的郑学军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家里上学唯一的希望。小郑的初中前两年,在沙河中学就读,成债还算不错,但村里传言,咱乡中不行,教学质量太差,从沙河中学毕业的木有几个能考上县一高的,到了初三,学习相对好一点的学生纷纷托关系,找门路到县城念初三。县城中学对这些来自乡镇的成绩还可以,有望提升自己本校升学率的学生接收,当然也乐此不彼,小郑也不例外。初三很快结束了,初中升高中考试结果出来了,但从沙河乡中来到县中心学校的小郑在这所摆脱了父母关爱和约束的学校,不仅没有像乡村所流传的“只要去县城念初中,小郑考上一高应该木问题,”的传言,反而连二高也木有被录取。小郑连二高也上不了的消息在全村,甚至附近几个村不胫而走,屈辱、悔恨让小郑每天在家不愿面对更多的邻居亲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