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损失厌恶你有多少了解,这是心理学里面最重要的理论,也是很有趣的人性,我对描写很多损失厌恶的书进行阅读,我找到一种分类方式来可以让你快速了解这个理论。
1.得到感运用
案例1:记得高中假期补课收费,一人1200我记得,到了开学的时候 ,老师每人退了240,说课程没上够,而实际上这个早就应该被计算好了,大家从当初的补课收费的抱怨到开心拿着这240回家。这就是在人为制造得到感,而且已经把自己的锚定点定的很高了,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失去1200块,最后还退还240块,这就是制造出的得到感,把损失感降到最低了。
案例2:一家公司在某一年的收益并不理想,往年年终奖每人都有2000+,那一年最多人均200,老板不知道怎么公布这一消息,最后在公司放出消息“效益不好要裁员”,之后公司人心惶惶,过了几年之后公布消息“公司决定无论多大亏损都不裁员,并且每人发200元年终奖作为鼓励”,所有员工欢呼雀跃,认为来到了一个好公司,有一个好老板。而这就是人为制造损失感,让大家的参照点变得更低,最后再用一个参照点之上的得到感来让你认为你已经得到很多了。
案例3:买糖果的时候,如果售货员一开始就抓一大把然后去称量,在慢慢减少,我们看到会觉得售货员很吝啬;真正会做的应该是先抓一小部分,然后去称量,慢慢往里面加,你就会觉得这是大好人了,并且更愿意去她那里买东西。即使第一个售货员给我们的量足一点,由于我们讨厌损失,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好感。
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会认为正在交易的物品是自己的,你如果从里面拿出一点的话他就会认为是你让他损失东西了,可是如果相反你一点一点的放,就是在得到几次东西,这样的得到感很多。
2.损失规避运用
案例1:有一个做美容产品的老板,在没卖产品之前就在经销商群里面拿出10万分给各位经销商,并要求大家卖他的产品,如果大家赚回来这10万,那么就算各位的提成,要是卖不够这个数,就要把余下的钱还回来。结果大家为了规避损失,销售业绩远远超过原来要求的业绩。
这样的例子上我们是想要提高销售额,所以我们更需要提前把他们心里的参照点提高到我们想要提升到的位置,这样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低于参照点的销售额只就是损失。
案例2:原先看到一个砍价的技巧:你说出自己的心里价位,比如10元,直接把10元给卖家,如果他不同意,非要15,那就不要了把钱拿走,多数情况卖家会把东西卖了。
案例3:还有种说法是损伤规避的心理源于:原始人每天打猎如果意外捡到了其他人的食物可以改善几天的伙食会高兴一段时间,但如果是自己的食物不幸遗失很可能对于他的家庭将是致命的灾难,在极度缺乏食物的情况下,很可能就是一次的遗失整个家庭将会是灭顶之灾,因为这些原因,损失规避的心理就深深的烙在了我们基因的深处。所以我们损失同样价值东西的痛苦远远大于获得同样价值东西的快乐。
来自于祖先对于失去食物而感到面临的生存危机,可能会有一些人是不在乎损失规避,可是在女性看来这就是一种可能会过饥不果腹的生活,而这样的人通常会被女性抛弃,这就导致这样的基因没有传递下来。
案例4:你去拍婚纱照,选了10张的套餐。排完后,销售小姑娘会把100张的小样,都放在你的面前。然后让你排除。排除一张就用记号笔在照片小样上打一个大大的叉。强化你的损失心理。如果他反过来,让你一张一张加,估计影楼就关门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选择的时候感到失去的痛苦,只有在这种感觉下你才会舍不得放弃每一张照片,对于影楼来说才会有可能得到额外的盈利。
一个人经常得到人的称赞,长此以往,他再听到称赞的满足感会逐渐降低,但突然听到几句反对的声音会特别容易气愤。
在公司激励措施中用非金钱方式会比金钱方式效果好,因为金钱方式容易激起损失厌恶。
买东西得到下次再买的优惠券,一般会想方设法下次把这优惠券花出去。
突然一个付费内容网站上的内容免费了,你会疯狂地想把所有的内容都下载了,虽然可能只是需要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3.总结
总的来说损失厌恶都是在运用两面中的一面来进行起到辅助自己的事,你要把这两面放的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我们不要把别人失去的心理代价一开始变得很大,这里参照点过高的话容易让你觉得是在失去,只有慢慢增加自己的恩惠力度才能让人感激你,可是一定要先严厉才能让别人对你的参照点变高,以后如果对他宽容一点就会觉得实在得到恩惠。最后用一句名言来结束吧。
恩宜先淡后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先严后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菜根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