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
每日诵读《离思五首》其四

每日诵读《离思五首》其四

作者: 兰花花 | 来源:发表于2022-04-03 21:31 被阅读0次

离思五首  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注释

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观”“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赏析: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作者在这首诗里采用种种比喻手法,曲折地表达对曾经相爱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紧扣主题,层层递进,最后一句才用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主题。这种写法构思集中,意脉贯通,清晰可见,感情跳动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诗词中有些作品那样,感情跳动幅度太大,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令人几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弃疾《念奴娇》(野棠花落),描写对歌女的留恋和思慕的复杂心情,感情跳跃幅度特别大。它忽而写往昔的“轻别”;忽而写今日“故地重游”,楼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写幻想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其中省略许多衔接,思绪奔腾飞跃,令人颇费寻觅。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用感情跳跃幅度的大小,来作为评价作品优劣的标准。辛弃疾这首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审美价值极高。

在描写爱情的古典诗词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引起人们的共鸣。譬如,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鲜明的红豆,象征美好而坚贞的爱情。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的诗句,是用一种执着到底的精神,表达对爱情坚贞不渝、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衷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则与王、李写爱情的诗不同,它是用一种绝对肯定与否定的生动比喻。来表达对爱情的至诚和专一。正由于它与众不同,所以能引起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爱人的人们的强烈共鸣。有人把这两句诗写在文学作品里。也有人写在书信中,用来表达对对方的痴情。这就充分说明元稹这首诗具有巨大的影响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 每日诵读《离思五首》其四

    离思五首 其四 唐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 经历过波澜壮阔的...

  • 古诗介绍

    离思五首(其四) 唐 元稹 曾经①沧海难...

  • 离思(其四)

    元稹(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 离思其四

    离思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 距离·五百米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 晨·书(四)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每日一句: 有些事...

  • 每日一诗[2018-11-23]

    离思五首·其四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

  • 每日诵读《从军行·其四》

    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

  • 每日诵读《春思》

    春思 唐 李白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译文 燕地小草刚像丝...

  • 离思五首·其四

    唐 ·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诵读《离思五首》其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kq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