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大家都会时不时的出现上班疲软期,我的一个朋友上班10年多了,今天和我感慨什么时候才能财务自由呢,要是有300万她就选择躺平了。
她是怎么计算出300万呢,目前她有房有车,房子贷款余80万未还清,她打算还清贷款,结余220万另每个月平均下来固定开销5000,根据fire运动,极简生活财务自由标准,需要攒够150万就够了,还多余了70万可以另做安排。
其实我觉得这不太可操作,因为财务自由这个计划其实灵活性很大,是时时刻刻在变化的。不禁让我想起实习的时候期待月薪3000的工作,月薪3000的时候希望自己能够月入5000,到了月入5000的时候就奢望自己月入过万。
你是不是也这样,就像攒钱,当你攒够第一个1万,你就想要5万,10万,50万,100万。每个人的需求在提升,每一段时间想要的也会不一样,财务自由一定是个变化的过程。
第一次接触财务自由这个词是在阅读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他让我有了一条清晰的财务规划思路。
财务自由之路三部曲:财务保障、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只要被动收入 > 开支,那我们就实现财务自由了。
与其说追求财务自由,我觉得保障财务安全来的更真切实在,财务安全了,我想,离财务自由也不远了。
影响财务自由的因素其实就三个:本金、收益率、开支。
对于我们普通工薪族来说,我们除了死工资,最想追求的就是副业收入,再高一层次就是被动收入。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以后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普通打工者来说,每个月收入有限,被动收入不一定有,必需支出,房贷、车贷、教育金、养老金、医疗费等等一样不会少。
如何才能保障财务安全?这3个钱包你一定要捂好
1:硬性支出的钱包
这部分是一些固定的支出,比如房贷车贷、房租,水电煤,物业费等,这部分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储备好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举个例子,我们的房贷最好不要大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我们需要做好长远打算,是否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能够支撑住各种硬性支出,这一点对整体财务健康状况的影响颇为关键。
很多人知道,毕业前五年基本决定了大家之间的差距。我认为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财务管理。毕业后头五年的理财意识(这个阶段意识重于能力),基本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财务状况。
2:日常生活的钱包
这部分比较好达成,需要一点自控力。有些人最后入不敷出导致财务不健康是因为花了太多钱在不必要的物品上面。
这一部分一定要记账,我们才能从“可买可不买”的物品上进行推敲,把那些买不买无所谓的信息进行剔除,把结余下来的钱进行理财。这部分钱我们需要放在流动性好一点的理财产品上。
经常有朋友留言抱怨记账这件事太麻烦,但是仔细想想,记账这件事除了输入几个数字以外真的有什么不得了的麻烦吗?所以请你一定要记账。
减少不必要支出这件事并不意味着要降低生活质量、省吃俭用,因为我们还可以选择消费质量,让消费创造更多的价值。比如买一双质量好的贵的鞋子好过买十双质量差的。
《邻家的百万富翁》中,作者为银行和资管机构调查了很多高净值人士,最终发现他们无一不是拥有很高的储蓄率,对消费非常克制,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有非常明确的年度预算计划。
这本书对我的财富观影响很大,我也是从读这本书以后开始基于记账认真制订年度预算计划并执行,真正地把记账的功能发挥出来。
3:长期投资的钱包
我们想要有钱进行投资,就应该努力赚钱,认真存钱。除了控制消费欲望、我们需要尽快建立人生第二收入、把工作当作一种投资、不断提升认知。普通人最有效、最普遍的获得本金的方法就是储蓄。
储蓄的前提就是收入有结余,财务保障达标之后,思想就会上升一个层面,我们就需要一个长钱的投资账户,严格来说我目前正在朝财务安全发力,我的财务安全目标是100万。
假如工资7年不涨不计入公积金不理财的前提下,每年存12万,7年时间:12万/每年*7年=84万,100万的财务安全数字也是容易到达的。
这就是我建议做好财务安全更可靠的原因。
基金投资可操作性强,适合大多数人、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门槛又低的投资策略。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1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还是可以轻松实现的。
普通人更善于花钱,而富人更善于把钱存下来,买那些能增值的东西。能不断增值的叫资产,而消费品只是一种消耗而已。
其实,生活并不贵,贵的是恐惧和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