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是大多数人在理财道路上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工资一发下来,想存钱的时候总有各种各样要花钱的地方。
一、内容概要
理财先规划。
理财的第一步不是存多少钱,投什么产品,而是先明确自己理想的生活,再思考财务如何支持我们实现这些目标。具体可以分为5个步骤:
1.设定目标;2.把“钱”点清;3.财务“体检”;4.测算未来;5.行动指南。
我们理想的财务状况不是某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种状态:在每个时间点上,知道现在做的所有事情给了自己什么。在金钱上,它也足够覆盖掉我做的这些事情,就是收入完全可以让我们独立地做这些事情。
理财规划就像时间管理那样,需要配合我们的人生目标,再分解为可执行的财务目标。精髓在于学地明确目标、分解目标、规划执行的时间、有效的执行计划。
奔向财务自由的三个要素:本金、利率、计息期(时间)
复利=本金×(1+利率)计息期
第一要素:本金的积累,我们可以通过一方面改善自已的收入和支出结构,另一方面养成良好的储蓄习惯来完成。
第二要素:利率的提升,其实就是我们财富的增长速度,可以通过一方面投资自己升职加薪,另一方面学习投资、做好资产配置来完成。
第三要素:时间的积累,如果把理财比作一场战役,那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而不是看谁一时取得了胜利。
会赚先会花:明智购物。
如何避免不恰当的消费呢?绝对不是靠省钱。有四个大招:
第一招:搬家炸裂法。就想像要搬家,需要做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扫除。所谓炸裂,就是在你奔向新生活前,迅速果断地把那些尘封已久,而且未来也几乎没有使用可能性的存货统统找出来,然后做个了断。
好东西法则:把你对一样东西的相对喜爱程度从1到5分划5个等级,然后用这个分数乘以每月使用的频率,所有低于10分的,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丢掉。
乔面斯的购物原则:就是一种与其将就,不如坚持讲究的态度,我们拥有的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每一件都恰到好处。
第二招:10%“品质生活”基金。每月拿出工资的10%,买点不那么舍得买的单品,用来升级生活。
第三招;多买资产,不买负债。其实就是要教你用投资的思维去消费。对于你的每一笔支出都要思考,买入的是资产(带来正收益),还是负债(负面效应)
第四招;多为自己买单,而不是为了虚荣花钱。要想明智地为自己买单,要记得“我需要、我喜欢、我适合”的“三我”法则。
还有一些好的建议:
永远不要吝惜投资自己。我们学到的知识永远属于自己,而且很可能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难以估量的回报。
一些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尽量用钱解决。时间成本更为重要,因为并非所有的事都有“性价比”,追求低价优质本身就是很浪费专注力的行为。
常规性的商品可以提前做好年度规划。
积累自己的好物清单。有意识积累那些真正对自己大有好处的消费项目,以后所做的消费决策也会越来越明智。
告别“月光”,先从这五步做起。
第一步:理解财富水池。可以细分为日常现金池、中短期目标池、长期金鹅。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水池的进水速度超过蒸发速度,用术语来说,就是做投资,让钱增值的速度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
第二步;优化收支结构。
合理的分配结构为:
日常的必要支出,占比50%。
偶发的必要支出,占比20%。
非必要支出,占比10%
长期储蓄,占比20%
第三步:消灭拿铁因子。也就是我们要分析自己的收支的原因,越早分析自己的收入和消费,就能越早发现我们赚的钱到底来自哪里且花到了哪里去。
第四步:培养消费习惯。
合理的储蓄就是支付“未来的自己”。
养成储蓄习惯的两个小诀窍:
1.牢记“先支付自己”,先强制储蓄,再非必要支出;
2.10/50法则,每月从10%的工资开始储蓄,每次将意外收入、资金、加薪的50%存下来。
第五步:管理财富水池
日常现金池,现金类账户
中短期目标池,与目标一一对应的产品账户
长期金鹅池,长期投资账户
二、精句摘录
设定目标的SMART原则:
SMART原则 理财目标的具体应用
S 明确 时间因素
M 可测量 经济因素
A 可行性 合理可行性
R 现实性 优先顺序
T 时限性 动态调整
理财其实是教给我们一种科学决策的思维方式,在有限的资源里,我们应该权衡利弊,看看哪个目标更为优先,在时间上看看是否要延时一些享受,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我们的初衷是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让你拥有更健康的财务状况、更自由的人生。越能控制自己不贪图眼前的安逸,越能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忘记为自己消费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我们的日用消耗品、新鲜营养的食品、经常使用的家用电器,以及我们工作时是否有好用的电脑和其他工具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