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喜欢马克西姆的钢琴曲《出埃及记》,甚至还想过看一场现场版的马克西姆演奏,我喜欢欣赏艺术家那种忘我自我陶醉的境界,就像罗曼罗兰曾经说雕塑家那种全神贯注的迷人姿态,也许这就是艺术的迷人之处,也许演奏中的艺术家,他神游的境界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领域。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25072/46e9227d20e50793.jpg)
只是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却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被困在地窖中八天,这样的经历本来就会让呈现的作品更有深度,虽然《钢琴家》这部电影也是真人事迹改编,是犹太的钢琴家遭遇纳粹德国的迫害,失去父母亲人家园,一直在逃难,避难,饱受严寒饥饿,灵魂折磨,战争摧残,身心灵都受到严重创伤的音乐家,被一位德国军官所救,给他食物和军大衣,这种友谊虽然在当时时代有点另类,这位音乐家熬过了战争,我不知道他对德国人有什么样的心理,毕竟让他生让他死的都是德国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25072/15cf0a210b7560c7.jpg)
德国战败后,德军被俘虏他去找了德国的军官,却无果,我想他心理对这位德国军官是有感激心理的,是不是在这位音乐家最绝望的时候,有一个瞬间,他眼中看到的上帝,而不是德国军官,看到的是上帝变成德国军官的样子,赐给他食物和温暖。同样是都是被迫害的犹太人,像极了创世纪里等待摩西的犹太人,而摩西恰好出现了,这位德国军官出现在他最绝望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生如蝼蚁当立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当有不屈之才,而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和他本人的经历都像极了这位二战时期的这位音乐家。有机会一定要去瞻仰这位艺术家的神采,听听他现场版的音乐海啸,感受这气势磅礴的音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25072/866e373c3c01adc3.jpg)
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用来越狱的那把不起眼的锤子,在瑞德眼里需要几十年,几百年完成的神迹,安迪十三年就成功越狱成功了,在玛丽莲梦露的海报下,有一个很多个不眠不休的夜晚默默辛勤的凿通隧道的工作,而当他越狱成功成功逃脱的那天,瑞德心里惊呆了,典狱长掀开了那张海报,发现圣经里的那个锤子,停留在《出埃及记》那一章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25072/1390b99c237efe89.jpg)
出埃及记讲的是有400万犹太人被埃及人奴役400年,可能金字塔和犹太人某种程度上有某种渊源呢?当安迪逃离那座监狱,一场雨就出现在那里,电影海报也是这样的场景,如果我不说,你能知道电影里用的隐喻吗?雨代表新生的力量,安迪畅汗淋漓的淋了一场大雨,如获新生,西方电影有很多场这样的雨,可能和圣约翰施洗礼有关,这样的雨能洗清过往的罪孽,安迪虽然含冤入狱,但他内心也是认为自己有罪,一场大雨之后如墨西哥海湾生活如获新生,还给瑞德带来希望。我总是很浅薄的知道圣经的一些故事,从来没有好好阅读过,不过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创世纪》,有人喜欢旧约,就人喜欢新约有人喜欢马太福音,有人喜欢末日审判。
![](https://img.haomeiwen.com/i21625072/2088df58086ffa36.jpg)
昨天晚上就有个想法,希望写一部《创世纪》的小说,应该很长时间都只能在酝酿阶段了,毕竟《圣经》创世纪是出自上帝的手笔,叹神笔惊艳,想写一部拟圣经《创世纪》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小说,奈何故事结构太过庞大,目前也只能处在思想萌芽阶段,对于开拓者我们总是用名词加上哥伦布的后缀,各行各业哥伦布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牛顿。牛顿提出了很多《创世纪》的问题,又解决了创世纪的问题,如果真的要写小说的话,牛顿这样的人物在我熟悉的哪方面类比,又能在哪方面合并同类项,药物吗?我觉得青霉素的发现也是创世纪之举,还有x光的出现,还有屠呦呦多多少少都有某方面的创世纪之举,而哥伦布的小说拟订该怎么开始,地球上的陌生领域,仿佛没有了,海底,地球深处,太空深处,还有心灵深处,如果这样就会有四个哥伦布的出现,每个世纪有个创世纪之举,中间故事怎么链接呢?
这些都是后话,最近几年和前几年相比,各方面的阅读量都在锐减,感觉自己的独特观点越来越少,曾经觉得这就是长大的悲哀,慢慢的和稚嫩的自己告别,为什么我告别的那部分要比留下的部分聪明一点呢,灵感越来越少,好希望脑中能够出现很多闪电,那灵感的闪电希望快点到来,给我一场头脑风暴。
奥里森斯威特马登说“数以千计的人因为自身未能克服早年生活所养成的懒惰、马虎与随性,凡事总有三心二意的习惯,以至于他们无法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速前进,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 ”
也许我早年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用来对抗早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已经用了全身力气,很多力气感觉都不是花在学习上,感觉都是花在思想挣扎,花在自我斗争上,关于创世纪方面的小说以我这性格应该很多年都要处在作品形成初级阶段了,思想萌芽状态,我也希望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让它形成一个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好了,又是能够早起的一天,写完文章,接下来练一个小时口语,然后外面走一圈,上班,上班继续忙中偷闲,希望自己能和自己早一点相遇,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边写文章一边循环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能让这首钢琴曲和《钢琴家》和《肖申克的救赎》发生联系,也许我已经在下意识的类比,合并同类项,这项能力需要慢慢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