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学习让我记住了,孔子站在河边说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告戒人们,在该学习的年代努力学习,在工作的年代勤勉工作,做过智者、仁者、勇者才能不辜负好时光。
今天学习乡党篇
原文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注释
圭:一种玉器,上圆下方,举行典礼时,君臣都拿着。
蹜蹜:脚步细碎紧凑,宛如迈不开步一样。
享礼:使者向所访问的国家献礼物的礼节。
觌:会见。
译文
(孔子出使到别的诸候国,行聘问礼时)拿着圭,恭敬而谨慎,好像拿不动一般。向上举圭时好像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的细。粮食腐败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饭时,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一定的酱醋调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吃它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混乱的地步,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吃完了,姜不撤除,但吃的不多。
虽然古代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养生知识,但他们提出来的理念,放在二千多年后同样适用,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原文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注释
不宿肉:从公家分回的祭肉,不要留着过夜.
译文
参加国家祭祀典礼,分到的祭肉(当天就食用),不放过夜。一般祭肉的留存不超过三天。超过了三天,就不吃了。
古代人尚且知道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而现如今的我,把冰箱当成保险箱,荤菜是无期限的存放,从外面打包回来的菜,总要存放好多天,无怪乎我的身体不怎么好,老是这不舒服那儿不如意,根子还通在自己身上,无知无识,不生病才怪!
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谈话,睡觉的时候不言语。
古时的人都知道“食不语,寝不言”,可是我就喜欢在吃饭时跟孩子大谈道理,难怪小孩不喜欢,原来是自己无知。
今天学的是科学养生方面的内容,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叫乡党篇呢?有谁能告诉我,它为什么取名叫乡党篇?谢谢优秀的你指点。
明天学习先进篇,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