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长大了以后,特别是上了初中之后,对教育的思考反而越来越少,好像道路已经很清楚,就这样走下去就可以。孩子更小的时候还时常想,还会犹豫要不要考虑私立学校,还会去对比公立校和私立校的差别,优势劣势,这些思考也会体现在孩子当时的教育中。而现在随着孩子的年级越来越高,中考和高考就摆在面前了,是绕不过去的杆子,日子久了就好像只有这一条路了。于是就不断的去要求孩子,也要求自己,一起努力的朝着那个目标而去,天天就知道要好好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就慢慢的过了自己以前不喜欢的那个度了,那个只以学习为中心的孩子教育方式,但不知不觉中好像已经渐渐习惯了。这么停下来想的时候,其实心中隐约是有些害怕的。

努力跳出当下的生活,反观一下自己是多么的重要,即便不能纠正前进的方向,至少也能先看看自己的位置和处境。自我觉察和思考一样,非常重要,是进一步行动的缘由和动力。之前就很喜欢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这句话,人生其实是很开阔的,尤其是思想境界,当下的一些困惑换到更大的背景中就不存在了。孩子的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犹如人生,因此需要不断的去更新对教育的认知,针对不同阶段的孩子,从而能够影响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要认为孩子已经这么大了,也影响不了什么了,就这样吧,其实并还没有结束,能做的还很多。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思考其实更多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有镜子作用的。
前几次和朋友们聚会,大家都是当父母的人,因此总是绕不开孩子这个话题,也会不断的聊到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但是回想起来所说的内容都跳不出围绕学习这点圈子,所努力的方向也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这也使得我提醒自己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定义,幸福人生的衡量标准,我们好像都陷在狭小的缸子里,颠来倒去的观点都差不多,依然是要有充分的物质基础,依然是主流的努力考好大学,努力找好工作,然后安安心心的过一生。
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能用多维度来衡量人生的人。说真的这一点我自己没有做到,只是停留在思考层面,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在人生中,或许人生的后面能有机会。但我相信这是对的,于人而言,一定不是急匆匆的去上学,去工作,去结婚,去生孩子,养孩子,去走完这样的一个过程。而是报着一颗好奇的心,从容的心,去体验过程中的美好,去感受各种遇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分享,不仅仅是去走完这个过程,而是去好好感受这个过程,或许不全是美好,或许困难烦恼相随,那也是人生中的感受。人生旅途,终点就在那里,如何走这一生,低头赶路,还是努力让过程中丰富起来。如果来做选择,我觉得大家都不会犹疑,只是现实中做起来总是那么难,需要更多的智慧。
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这些思考,不仅仅影响我们养育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能影响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也丰富起来。育儿育己这句话是很对的,但也是有前提的,育儿过程中如果不学习,不思考,只是凭着本能在育儿,那并不会真的育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