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诗词天地
天之涯地之角——穿越千年的送别绝唱

天之涯地之角——穿越千年的送别绝唱

作者: 极客大白 | 来源:发表于2017-06-08 02:18 被阅读48次

送别-朴树来自闲话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送别》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创作背景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 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著名学者王通的孙子,很小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在二十七岁的年龄,于渡海时落水而死。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世的《王子安集》里,文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送别赴任蜀州少府的朋友时所作。

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19世纪美国音乐家J.P. 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1904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后于1915年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便以J.P. 奥德威的曲调配上中文歌词,作成了在中国传颂至今的《送别》一歌,文章配乐为大白最喜欢的一个版本,由朴树演唱的《送别》


大白说
维基百科送别”词条注释中的一个观点认为李叔同的作词是浓缩了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的意境。
站在个人的角度,大白表示不敢苟同上述观点。私以为《送别》能在华语世界如此深入人心、广为传唱,是因为“长亭送别”这个主题,但更是因为“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这种可以匹敌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境界,而这一境界绝非《西厢记》中所写境界可以企及的。
《批点唐音》云:“读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高远的立意展现了盛唐的风貌,李叔同则以一首《送别》展现了一位中国近代绝无仅有的艺术集大成者中国音律奠基人一代宗师所拥有的水准和姿态。

对于文学作品的看法与评论从来都是一件比较主观的事情。如果你有自己自己的看法,可以在下面的投票选项中做一个投票,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参与投票后可以看到大家的选择和看法是什么。


长按二维码 关注**“闲话古诗词” **
更多精彩 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 天之涯地之角——穿越千年的送别绝唱

    送别-朴树来自闲话古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

  • 《送别》

    一、《送别》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

  • 无眠

    咳嗽、头痛、失眠,又是一个无眠的夜晚…… 单曲循环这支《送别》。天之涯、地之角,唱不尽天涯挥泪而别。情...

  • 2018-02-05

    送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

  • 给自己的送别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

  • 2020-02-20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 歌曲名:送别 作词:李叔同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

  • 这站

    这站 李叔同的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

  • 长亭外  古道边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 一曲《送别》,单曲循环一天。 自己审视自己,脾气怎么这...

  • 送别自己,是送别吗?不,不是。是逃离

    《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之涯地之角——穿越千年的送别绝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lz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