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随想

作者: 何有于 | 来源:发表于2023-03-16 22:56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阅读随想》纯属一时想法,说不定哪一天再读时,会为无知惭愧。现在虽然也觉得不好意思。

谈到阅读还是有些晚,不过想真实表达想法。这是写文给了勇气,或许读到一定阶段又会改变。

我的阅读也是像小孩子长身体阶段,还在汲取营养的成长阶段。写文懂了阅读,会是写文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读书不一定就会写,而写却需要不断积累和阅读。

读书对于我来说,一种是好读的书,还有一种会是难懂的专业书。我喜欢书带来的现实和思考;喜欢作者笔下写作的迥然不同和文字风格魅力。

好读的书,这里好不是说书写得好坏,而是对于我来说,读的时候容易进入状态的内容。难懂的就是不容易读懂的,需要花时间的有可能涉及到知识面广,又或自己能力还不够的诸多原因。

如果进一步解释,好读的书如散文随笔,日记体传记等,通俗易懂的会是很快速,没有缓冲地带会直接进入到文里情节。我从心里觉得它不是文字,而是带动情感像是一个老朋友的对话。

还有一种,是难懂专业的或经典书籍,它会读着让我停一停吸收消化。我从中想要去拓展延伸,挖掘提炼知识的积累。史哲书,文字工具书等会让我在知识殿堂,从中获得智慧的奥妙无穷。

不过难懂的书,也能变成好读的书,它需花些时间转换成容易读的。当同一本书从厚读薄,又从薄读到厚切换。等找到书的脉络会变得好读。

有时读不进去专业的书,不是读不进去,而是知识理论有得提升初期阶段。看来觉得枯燥读后又会茅塞顿开。不过我不是做学问的人,现在纯粹是喜欢会读。阅读书单途径很多,比如从阅读获得,还有从专业领域的知识考虑选读的。

举例除了读原著《论语》,可以参考工具书又有不同的版本注解。其中《四书章句集注今译》最有名,说出来名字可能知道是宋代朱熹撰写。

当然孔子经典语录《论语》是源头,还需主要依据阅读原文。对其的注解参考资料读会有助于理解,或许又会在前人的经验中获取不同感悟。

阅读书的题材不同,换做不同的读者阅读,读起来也会理解不同。再如从我读到的小说,也有不好读的书《百年孤独》和尼采等写的著作。

有的书读一遍不行,会读几遍,读到后来加深理解。好读会多读是喜欢,难懂的书多读是学习,这都属个人划分归类。完全从阅读判定,一本书好读还是难读懂的书,理解界限会发生变化。

苇岸在写的日记里写到:“没有静止,当别人都在前进,你就意味着在后退。每天写随笔也是这个道理,停下就是与时间背向而驰。”他文字朴实简单的寥寥数笔,不加雕琢的自然状态。

每一天阅读,哪怕读一段也会积少成多。有路过有书的地方,会想要慢下来享受有与书的时光。

相关文章

  • 阅读随想

    阅读随想 1 重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勾起许多童年的记忆。 ...

  • 阅读随想

    于我而言,自己不是一个爱阅读的人。之所以能取的现如今这样的成就,全靠爸爸妈妈勤勤恳恳的劳作督促我读书!如果...

  • 阅读随想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发的政策。中国政府决定把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

  • 阅读随想

    最近和一个年轻朋友聊天,谈到了关于读书的问题。记得当时我说,相对于阅读推送的文章或者听别人分析,读书会更好,因为能...

  • 【阅读随想】

    “架子”一词虚无缥缈,又确实存在。存在决定意识,因此产生了架子。作为学生干部,始终不要“自我感觉良好”,敞开心扉,...

  • 阅读随想

    最近在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感想颇多。 还记得第一次从彭校长的口中听到核心素养这个词,那时候自己并不能够准...

  • 阅读随想

    大学,由于离宿舍离图书馆只有一个草坪的距离,所以看纸质书很方便,一周都会花三四个半天去图书馆阅读。 工作后,也偶尔...

  • 阅读随想

    ——读浮生六记之闺房乐趣有感 字里行间流露出不经意的温馨与浪漫,从初见到成亲后,沈三白一直鼓励赞美芸娘,但芸...

  • 阅读随想

    终于把生物钟调整过来了,今天五点就起床开工了,以后都要早睡早起。 在读一篇很有意思的小说,读着读着思考到一个问题:...

  • 阅读随想

    阅读随想 下午没课,本想带本专业书去办公室读,又想备备课,刚刚教过初三,还是那些内容,备得有些乏味。于是翻出来一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m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