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小狗包弟》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的情节:小狗包弟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会在客人面前作揖,讨糖果吃,逗客人高兴。我就想,作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常用的见面礼,何不让学生作一个呢?结果学生们都不知这个礼是什么样,具体做法就更不清楚了。不但学生不会做,甚至多数老师都不会做。一些古装影视剧的作揖礼也是错误的。2012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通过中国台湾网发表农历新年贺词,向台湾同胞拜年,但是那个作揖手势是错误的。
从优雅的揖礼做起 ——浅谈校园传统礼仪的继承央视2014年春节晚会上,成龙向观众作揖拜年,成龙的作揖手势是错误的。
从优雅的揖礼做起 ——浅谈校园传统礼仪的继承于是,我又一次感慨,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许多传统礼仪都在被抛弃、遗忘,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了。基于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学校教育的义务,我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做了一点初浅的探究,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人们更广泛的关注。
一、关于中国传统礼仪。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无论哪个民族,但凡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属于本民族的礼仪。我国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是礼仪的发源地,有文字记载的礼仪历史就有三千多年了。夏以前的礼仪多无从可考,而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典籍中则有很多记载,同时有大量的出土文物为证。三代所处的奴隶社会,整个礼仪的思想基础都建立在上帝、鬼神、天命的迷信上。商代的礼主要是祭祀祖先和鬼神,礼制则始于殷而成于周,周人把“礼”与“德”结合起来,成了区分贵贱、尊卑、顺逆、贤愚的人际交往准则。此后,礼仪逐步扩展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各种礼制。“五礼”的范围已基本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地规范着整个社会生活,制约着人的行为,并逐步成为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精神内容。后来经过儒家从伦理道德上加以阐释,使其更加深入人心,传承沿袭,深刻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心态、仪表和交际行为。中华礼仪,由两部分组成:一为礼制,二为礼俗。礼制是国家的礼仪制度,礼俗是民间习惯形成的礼仪习俗。礼制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兴旺发达,而礼俗则使社会处在井然有序又充满着温馨和美好的人生情趣中,二者互补互用,共同保证了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在礼仪方面,儒家文化是正宗,是主流。为了求得社会的和谐、统一,儒家将各种人的关系划分为五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谓之“五伦”各类人际关系中都规定相应的道德规范,这就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信诚。这些道德原则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就是各种各样的礼仪。
二、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礼仪
礼仪在中国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也包括一系列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这些礼节仪式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与标志,从而使人和动物、文明和愚昧区别开来。应当看到,礼仪在其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起着调节、整合、润滑各种社会关系的作用,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循规蹈矩地参与社会生活,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
近代以来,由于国势衰微,列强入侵,国人激于时变,把落后挨打归咎于传统文化,于是在反封建反礼教的口号下,传统礼节几乎全被丢弃,只有少数偏僻落后的地方还有所保留。一位韩国朋友曾奇怪地问:“你们在课余时间遇见了老师怎么只是简单地点点头,而不是毕恭毕敬地鞠躬呢?见到了学长,怎么甚至连招呼都不打呢?这要是在我们韩国,一定要挨骂了!”这真是个绝妙的讽刺:发明了拱手作揖礼仪的国度的学生在尊长面前不弯腰行礼,反倒是韩国这样的国家在继承我们的礼仪。这让我们颜面何在?更让人难为情的是:我们不只抛弃了自己的礼仪,我们还行起了洋礼。曾几何时,有关西方礼仪及商务礼仪的讲座铺天盖地、圣诞节热火朝天,情人节浪漫满屋,而七夕少人问津,“全球经济一体化”,握手礼大行其道。一位教授坦言,“我们正在加速度地抛弃自己的原生文明,用西方文明取而代之。”经济可以全球一体化,但文化全球一体化是行不通的。文化讲求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讲求“自己的才是民族的”,讲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更何况,自古以来的外交惯例是“入乡随俗”。
因此我们在对待礼仪方面,还是要从自己的传统中批判地继承。一方面我们要摒弃传统礼仪中那些强调尊卑等级、彰显不平等的等级观念,摒弃那些妨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阻挠人们自由交往、窒息思想自由的枷锁;另一方面,还要继承传统礼仪中那些优秀的价值观念,那些彰显人与人尊敬友爱、真诚和睦、重义谦让的精神品质。在礼节上,固然要摒弃传统礼仪中那些繁文缛节,但绝不是完全抛弃,更不是全盘西化。在这个传统礼节凋敝的年代,更有必要弘扬我们的传统礼仪,彰显我们的民族精神。那么,在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丰富多样的礼节中,难道就没有一种简洁易行、普遍适用的吗?难道就没有一种礼节,既可以匹配今天人人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又可以传递真诚友爱互敬情感吗?只要我们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细加思考就会发现,有的,比如作揖。
从优雅的揖礼做起 ——浅谈校园传统礼仪的继承日常生活中,我认为可以推行揖礼,作揖与握手相比,有许多优点。第一,卫生,握手可传播某些细菌病毒,握手时一方中如有泥水,也会给另一方带来不舒服;而作揖,施受双方完全没有身体接触。第二,方便,在十多个人同时会见十多位客人的场合,行握手礼,那就要握上好一阵工夫;而作揖这种方式就可节约时间,一拱顷刻之间,以一当十乃至当百,即使有成千上万的客人,也都接受了你对客人们的亲切问候。第三,优美,握手时,如果交际双方的身高差距太大,握手更多见窘态,身高者有折腰之累,身低者有被悬吊之险,难免把某种庄重的外交或某种欢乐的重聚,搞得有点滑稽;作揖则无须有这种担心,完全可以抬首挺胸,立身如柱,高出手高悬臂抱拳一合,充分展示美的体形和美的气度。第四,自主,握手必须由双方协调配合,有一方已伸出手来了,另一方没有看见或故意装作没看见,使对方的手停在空中缩也不是,不缩也不是,时间一秒秒过去,尴尬透顶;作揖则完全是自主的,绝不可能被对方冷落得进退两难,遭其他人暗笑。
三、校园礼仪的贯彻与执行 礼仪文化是一种深入民族骨髓的民族基因,我们每个人小小的传承都会让这基因传续得更久远。我们祖先已经用一种绵延数千年的韧劲,把他们所积累的经典和民族精神灌注到了我们的血液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继续传承呢?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1、传统礼仪中优良价值观的继承 我国传统礼仪虽称谓各异、形式多样,但其核心价值理念可归为“孝、敬、雅”三字。儒家将孝作为“至德要道”加以倡导,要求民众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孝心,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孝心和爱心推广到天下人的父母与儿女身上,如此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逐步逼近终极大同的社会。《礼记》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希望民众都有恭敬心。儒家从天体盈缩现象中悟出“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故以谦敬为美德。此外,儒家还综合两者,将“自谦而敬人”作为人际交往原则,将“雅”作为接人待物的仪节加以倡导。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传统礼仪中贯穿的“孝、敬、雅”等核心价值理念,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
学校教育既可以标语标牌的形式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孝、敬”这些字张贴在走廊和墙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更可以借助语文课和德育课将中华礼仪优良价值观弘扬。
2、雅语的学习和运用
中华传统礼仪中有大量的敬语与谦语及相应的行为动作,让人们在践行中体验谦敬的人生哲理,使之内化为自身的德性,并实现人际和谐。言谈举止文雅,就是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在古代,即使乡村郊野目不识丁的农民,都懂得接人待物的仪节,也会说几句文雅客气话。使用谦词雅语,是尊人与尊己相统一的重要手段。优美、高雅的谈吐,既是展示谈话人风度与魅力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也是个人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表现。但在今天,我们的中学生对一些礼仪雅语知之甚少,“请”、”对不起”、”谢谢’’成了我们表示敬意的高频词语,暴露出我们与传统雅语的割裂。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学校应该自觉地担负起教育的责任,提倡学生日常生活中说雅语,文质彬彬,彰显学子风度。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谦词雅语,提倡师生常学常用。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请人勿送说“留步”,向人祝贺说“恭喜”,请人批评说“指教”,请人指点说“赐教”,请人帮忙说“劳驾”,求人方便说“借光”,等候客人说“恭候”,客人来到说“光临”,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先走说“失陪”,看望别人说“拜访”,与人分别说“告辞”,赞人见解说“高见”,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解答用“请教”,归还原物说“奉还”,欢迎购买说“光顾”,对方来信用“惠书”,修改作品用“斧正”,老人年龄用“高寿”,称人家庭用“府上”,道已之家用“寒舍”,请人原谅说“抱歉”,祝人健康说“保重”,请人勿送说“留步”,未及迎接说“失礼”,请人接受说“笑纳”,请人让路说“借光”
3、传统礼仪的推广
学生时代正是知书达理的重要阶段,我们不光要教会学生简单的见面问好,更应该在一些正式的场合,倡导学生行揖礼,展现自己高尚的道德修养,做谦谦君子。揖礼是汉礼之核心。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 "作揖"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胸前拢手,推出为揖,收回为拱。其它如抱拳礼、叉手礼、附手礼以及女子的裣衽礼等,皆由揖礼变化而来。我们只需做好揖礼就可以了。男性作揖时右手握拳,再由左手手掌将右拳包覆,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30、45度不等),是为“吉拜”。反之,左手握拳,右手成掌,对左拳或包或盖,这样的作揖手势是“凶拜”,可用于吊丧。女性的手势和男性是相反的,左手握拳右手包于其上是“吉拜”。
施揖礼时,讲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视受礼人的尊卑高低以及自身的恭敬态度而定,或深躬或浅揖,顺其自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与受礼人距离过近(通常也是因为双方关系较为亲近),无法长揖施礼,且施礼场合较为放松,则将正式揖礼的姿势收回到胸前,变成了较为轻松的拱手礼。拱手礼多为日常打招呼以及辞别的礼,为万能礼。(注意:揖礼手背向前而拱手礼手背向上,这是二者的区别。)
总之,校园最是讲求礼仪的地方,如果要行礼,还是行我们的传统礼仪,让我们先从优雅的揖礼做起吧!
从优雅的揖礼做起 ——浅谈校园传统礼仪的继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