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的第一个故事看完了,故事就不重复了,剪短截说汇成一句话,万历年间徽州歙县的理科男看到了本县多交了很多税而主持正义但最后落得个发配的下场。有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我不给任何结论或总结,只是说出来供诸位品味。第一个是在这件事的林林总总过后,定夺的官员对这个始作俑者定罪,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这些税多交就多交了,都交了好多年了,本来相安无事,多出个你来,真是多管闲事。这四个字我们真实太熟悉不过了,正所谓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似乎是个定式、规范,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谁破坏了,不管你做的是否正确、正义,就是不对。
第二个细节是官员在处理问题时,虽然按照当时的律法,但秉持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这事件涉及到了六个县的缴税问题,想一想就知道有多少人会闹事。最终不管问题是否真的得以解决,主要是别闹事、安抚情绪,能压住则压住。我们不是求真的社会,我们是人情社会。是非对错在我们这永远不是首位的。
第三是惯性。一条法律条文,从皇帝下发到各级官员,无论是否对错和合理,作为民自然接受就好,即便是错的,也要将错就错的接受。所谓的农民起义毕竟是少数的在古代,大多情况都是默默承受。或许所有人都知道不合理,但没人站出来指出来。我们没有西方的英雄主义,也不求真务实,只要集体能对付下去就行。
当然了,歙县的民众虽然是逆来顺受多年,也对不公平置若罔闻,但他们还是会暗自赞扬本县的这位理科英雄,他叫帅嘉谟。
我们可以把这三点细节称之为传统,也可以叫顽疾,只是语言而已,就看怎么描述。但无论如何描述,我们对它们是十分熟悉的,现在也经常遇到这三种情况。在中西交织的现代社会里,传统依然很难被完全清除,暂不论孰好孰坏,这个社会就是要求我们现代人既要了解传统,又得学习现代,努力做到全能,才活得更舒适一些;当然,也是卷的不能再卷,累的不能再累。
有段对帅嘉谟的评语是这样写的:“以匹夫而尘万乘之览,以一朝而翻百年之案。虽遭谪戍,而歙人视若壮夫侠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