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声巨响,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由此酿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个被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
事故发生后,3个月之内有31人死亡,在之后的15年内,有6-8万人因此而死亡,13.4万人因辐射而发生疾病,几十万群众被迫疏散,移居他乡,50万人参与了这场事故的抢救。
这场事故,被称为“20世纪的庞贝”,也就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其辐射量,超过400颗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如果要消除核爆炸事故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核反应堆核心下的辐射物质分化则需要更久,保守估计都需要几百万年。
受核辐射最严重的是反应堆附近的一片松林,事故发生后,松树当即死亡,松叶变成红色,这里的动物也都死亡了。
从此,专家将这里贴上了“人类的禁区”标签,严禁人们在这里生活,专家预测,未来的几个世纪,这里都不适合生物生存,野生动物也无法存活。
然而34年过去了,这里已经被棕熊、野牛、狼、普氏野马、猞猁、鸟类等等200多种野生动物占据,成为了它们生活的天堂,显然,辐射并没有完全阻止野生动物的繁衍。
科学家对这里的动物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这里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对辐射产生了免疫,在它们身上,辐射的痕迹比比皆是。
畸形率极高的家燕
为了更好的了解切尔诺贝利地区动物生存状况,2000年,生物学家蒂莫西·摩梭和法国奥尔塞巴黎南大学的安德斯·莫勒开始对这里的鸟类开展研究,经过10多年的跟踪研究,摩梭教授发现,与正常地区的家燕相比,这里的家燕,出现畸形的概率更高,这些畸形主要表现在出现白化、鸟喙畸形、尾羽弯曲或不对称等等。
而且家燕在这里繁殖后代,也会出现更高的死亡率,幼鸟的存活率不超过5%,而在这5%的存活率中,畸形率几乎为100%,又只有三分之一的鸟类能活到成年。
两位教授还对家燕的精子开展了研究,发现畸形病变还具有遗传能力,抗氧化剂、核辐射和羽色之间有正相关联系,那些羽毛更加艳丽的鸟儿,受辐射影响更大,而且死亡的可能性也更大。
不过,这里的生物多样性,相比正常地区来说,明显要少,因为受到食物来源被污染,这里的鸟类数量减少了超过50%,而且这里更加适合那些不需要长时间迁徙的鸟类生活。
摩梭教授说:“需要长途迁徙、具有亮色羽毛的鸟类,比如说雨燕,它们的代谢率非常高,产生大量自由基,也就是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会损坏它们的组织。不过,它们会利用囤积在血液和肝脏中的抗氧化剂消除这种潜在危害。雌鸟将大量抗氧化剂分配到鸟蛋上,这是幼鸟羽毛呈嫩黄色的原因。”
被拯救的普氏野马
说到普氏野马,其实它们之前并不是什么稀有物种,但是又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破坏栖息地,一度把普氏野马逼入绝境。
为了拯救这些普氏野马,也不知道是哪个科学家脑洞大开,看到切尔诺贝利没有人类活动,而且气候环境又非常适应普氏野马生存。
提出了在这里放养31头濒临灭绝的普氏野马,这是1998年,当年31头普氏野马被送到这里,但是因为路途运输原因,有8头意外死亡,另外的23头成功存活并开始繁殖。
经过二十多年的繁衍,这里的普氏野马似乎并没有受到辐射的影响,它们在这里正常繁衍后代,数量成倍增长。
根据乌克兰奥斯卡尼亚动物园的塔吉那·扎吉描述,切尔诺贝利地区的普氏野马数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5头,不过因为猎杀的原因,数量又出现下降。她表示:“普氏野马对基辅地区的气候和环境都适应得很好,目前没有发现辐射对这些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
数量激增的狼群
狼群,本来就是这里的物种之一,然而,核辐射事故似乎并没有影响这里的狼群,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在激增。
国际原子能机构曾经发布过一篇报告,在核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人们发现周边地区的狼群数量在不断增长,相比之前,增长速度要更快。玛丽·米克是《苦艾森林》一书的作者,这本书发布于2005年,主要论述核事故灾难。
她在书中表示:狼群数量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在2003-2004年的狩猎季节,猎人们甚至捕获超过100条狼。时至今日,打猎仍在持续。
除了这些动物外,还有鱼类,有人说,鱼类是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受益者,在反应堆爆炸后遭受严重污染的冷却水池内,科学家吉姆·史密斯发现了36种鱼类,其中还有濒危的鱼类。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冷却池的水温比附近的湖泊要高,而生活在周围的鱼受污染的程度要低于隔离区,因为钾素径流阻止了鱼类吸收放射性物质铯-137。
而且史密斯教授对辐射地区流经的河流普利亚特斯河流、以及周边地区的湖泊中的鱼类进行了研究,但并没有有发现明显的畸形迹象,只是生殖系统受到了一些影响,不过尽管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但还是不建议那些非法捕鱼者食用这些鱼类。
另外,猞猁、麋鹿等等动物,在隔离区同样也有发现,虽然数量没那么多,但是它们的生活状态也非常的好。
不过尽管有些动物身上没有明显的变异特征,科学家比斯利在其研究中对14种哺乳动物研究,也没有得出证据证实动物的繁衍受到了核辐射污染的影响。
但是也有科学家表示,尽管这里每小时的放射量很小,但长期下去,积累的辐射量是很可怕的。
而且生物学家蒂姆西·摩梭也表示,近年来,田鼠中出现白内障的案例增多,家燕出现白化症状,这些都表明了核辐射的存在。
大家对核辐射的影响毋庸置疑,争论在于核辐射的影响大小,影响范围,是否会引起物种的减少。
然而,经过了34年,摆在面前的事实是,野生动物种群的数量在增加,尽管它们受到了辐射的折磨,但是它们在这里似乎生活得更加快乐,除了少数的偷猎者,大部分的时候,它们的生活是不受限制的,没有人类的干扰。
它们在这里捕猎、奔跑、繁衍……人类不敢踏足的致命危险区,却成了它们最安全的地方。
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人类的影响,仿佛比切尔诺贝利的辐射更致命,该悲还是该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