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是国企中少有的最倡导市场化、接地气、实事求是且懂管理,没有官架子的领导人。他在主政中化集团后提出来的一系列思想理念非常得人心,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引用他关于企业经营环境与战略定位方法的思考。他提出的从四个循环角度梳理出经济发展思路与体系的契合路子,个人非常认同,具体简要总结如下:
四个循环分别是世界经济的循环、国家经济的循环、产业经济的循环以及企业自身产品的循环。这四个循环交织在一起,每个人都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十年轮回:比如1986年、1987年香港的黑色星期五,又比如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7、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7、2018年也是世界经济衰退变局。
第一个循环,世界经济。到今天为止,很多事情是我们用过去的思维和价值观不会预计到的,黑天鹅事件频发。当前世界形势正处在一个大变化之中,贸易方式、产业投资方式等等都发生了改变。从全球经济来看,经济增长正处在一个逐步放缓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技术将在未来的进步和创新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过去讲一句话:经济好,公司好;经济不好,公司不好。现在真不一样了,经济差的时候,有的公司股票也能升好几倍。公司本身的个性化、创新性脱离了经济的循环,中国、美国都有很多这样例子。比如腾讯股价已经升了几十倍、上百倍。现在创新型的公司在新经济价值创造的中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进入了一个新的财富分配阶段。
第二个循环,国家经济。过去三、四十年,中国的财富差距主要来自于资产行为的区别,比如买不买房子、买不买地。但未来,资产行为的作用不能说没有,但是一定会慢慢降低,产业行为、创新行为、价值创造行为的作用会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在美国、日本已经发生好多年,现在中国也开始了,这是因为世界经济已经走到这个阶段。未来企业自身真正的创造力会变成一个更重要的竞争因素,而且很快会有区别。
第三个和第四个循环是产业经济和企业产品。具体到产业来说,以化工产业为例,化工产业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比如在炼油行业里,沿海四五个大型炼厂都在建,对能源格局的影响很大;巴斯夫最近在广东投资100亿美元搞产业园区,在中国进行升级版的大投资。可以看到,竞争环境开始变化。在这种变化中,我们能不能走得出来?这个状况我们能不能应对?我们是变好了还是被别人超过去了?这对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任何公司的战略、预算,任何经济学家的预计,如果不能用这四个循环放在一起来指导,只是凭空说怎么定位、怎么做产业,都是在讲笑话罢了。面对新的机遇,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源,从规模、覆盖的市场、技术可能性,到对市场发展趋势的理解,是可以做做一些事情的。
一个企业,不管你是在哪个行业,都要站在这四个循环交叉运行的综合环境中去思考自身定位,然后对标行业其他标杆公司找差距,提出自身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问题清单、拥有的资源去确定自身的战略,如此则可以找到发展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