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巢氏教民食用果实、猎取禽兽
当人类还处在蒙昧时期时,先民们的饮食方式和一般动物无异,寻觅一切可以充饥的动物和植物,直接生食。后世把这种饮食状态称为“茹毛饮血”。
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饥即求食,饱弃其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由此可知,那时的原始人还不懂得用火,所以只能饿了生吃鸟兽的肉和草木的果实,渴了喝动物的血和溪里的水,冷了就披上兽皮。在当时,由于吃生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人们的体质普遍比较弱。
这在饮食文化史上,是史前的蒙昧时期。中国上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填饱肚子成为每个部落的生存大事,因此很多部落首领为了满足族内饮食需求而致力于饮食,旧石器时代的有巢氏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有巢氏,中国上古传说人物,亦称“大巢氏”。先秦古籍记载了有巢氏的传说,人们认为有巢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圣人。韩非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本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传说,有巢氏是远古发明巢居的人。
从饮食的角度看,有巢氏教会了先民们食用果实和猎取禽兽作为食物。先民们茹毛饮血,因而寿命都很短。为了让生肉便于食用,有巢氏还发明了“脍”和“捣”的肉类处理方法。“脍”是指用石头把肉割成薄片食用,“捣”是用石锤把肉捣松散食用。这两种饮食方法一直延续到周代,“周八珍”中的“鱼脍”(生鱼片)和“捣珍”(松捣牛肉)即是这两种饮食方法的体现。除此以外,有巢氏还发明了“脯”和“鲊”的肉食保存处理法,“脯”是把肉割成片风干,“鲊”是用盐和硝等化学原料揉制肉食并风干保存。
伏羲氏创立渔业与畜牧业
伏羲氏,一作宓羲、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一说伏羲即太昊,本姓风。传说他有圣德,像日月之明,故称太昊。神话中,他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又传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始画八卦,造书契。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氏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12年后,伏羲降生了。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东晋王嘉《拾遗记》说:“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传说中,伏羲的很多发明都对人类的生活具有推动作用。他非常同情终日依靠采集野果度日而导致营养不良的人们。当时,湖泊里有很多鱼,但是人们没有捕捉鱼的有效办法,经常采取的办法就是手提棒子等在水边,看鱼游来就打一棒,但是靠这种办法捕到的鱼很少。
一天,伏羲在大树下躺着,脑海里依然苦思冥想着捕鱼的办法。当时,树上一个大蜘蛛正在树枝之间吐丝结网,等蜘蛛把网结好后它就伏在中间等候,不一会儿,有几只虫子飞过来,撞在网上被捉住了。伏羲看到这种景象立刻受到启发,他采了一些野麻,晒干了搓成绳子。然后用细绳编织成渔网,用粗绳编成网教人们用网捕鱼捉鸟。从此,人们的食物不再是单一的野果和野菜了。
伏羲教民用网狩猎,人们利用网捕获了大量的猎物,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人类的历史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由于捕获量的持续增大,人类开始将吃不完的狩猎品加以驯养,从原始的狩猎状态进入初级畜牧业生产。
网的发明,促进了畜牧业的产生,肇始了远古文明,伏羲也成了畜牧文化的代表。直至近代,渔猎行业还流行奉伏羲为祖师爷的习俗。伏羲养六畜以为牺牲,用最原始的作料烹调食物,堪称上古时代第一代厨师。
黄帝教民蒸谷为饭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在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焦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对中华饮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西汉刘安《淮南子》载,“黄帝作饮,乏为灶神”;三国谯周的《古史考》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在黄帝之前,先民虽有用火,但火是在灶坑烧的,烹饪受到制约。黄帝改灶坑为炉灶,并按蒸气加热的原理制造出最早的蒸锅——陶甑。自此,“吃饭”的概念产生。
教民稼穑的始祖:后稷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史记·周本纪》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通嫄)。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悦,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帝收养长之,因名曰弃。”后稷这个传说反映了母系氏族时期儿子知母不知父的实际情况。
后稷和夏禹是中国上古文献中最先出现的两个传说人物。据《诗经·鲁颂·宫》的说法,后稷之“奄有下土,”是“缵禹之绪”,即“禹治洪水既平,后稷乃始播百谷”。意指后稷是继承禹治理洪水造成的灾难以后,接下来领导农业生产。
在后稷的带领下,人们逐步摆脱了仅靠打猎、捕鱼和采食野果的生活,庄稼品种日趋丰富,食物的烹调方法也更加完善,这对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后稷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劳,将他葬在山环水绕的“都广之野”。《山海经·海内经》称都广之野“有膏菽、膏稻、膏黍、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相群爱处。此草地,冬夏不死”。可谓世间的一方仙国乐园,并且古神话传说的“天梯”“建木”就在附近。可见后稷在人们心目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未完待续……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