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难得老公看了一篇我写的日记录,看后,他指出许多问题,虽然心有不悦,但不得不说人家讲的对,比如起承转合,比如意思表达不完整。问题,人家找出来了,自己今后一定要注意了,写完之后大声的读,这也是四儿教我的方法,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然后修改、重新润笔。
今天没有出门,在家里看书,不是三天都没看书了吗?把朗诵暂且放一放,一心一意的读书,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节《合欢树》。写写读后的感想吧。
这一章节,我们看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悔恨。
作者怀念母亲,母亲的蓝布花裙,母亲有过写作的梦,对作者疏忽照顾的自责,还有无意栽下的小树苗居然是一棵合欢树的惊喜,都是怀念。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看见了她,也就看见了母亲。母亲死后他一直不敢去看母亲曾经栽下的这棵树,她是母亲的希望。怀念化作遗憾让他永远埋在了心里,多少次在日出到日暮的静坐中,在茫然无去的摇车里,他一遍遍寻找母亲追逐那份怀念。新房子里刚出生的孩子与合欢叶的对视这一段描写,或许作者是想告慰母亲,妈,孩子好着呢,身体健康着呢,您别惦念,别把苦难带去。
作者的情感深沉含蓄,打动人的都是细节和真实,没有捶胸顿足的描写,一字一句如涓涓细流注入读者的心里,让读者与他一起悔,一起痛。
他从来没有想过,母亲会先行于他这个半身瘫痪的人。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
真是痛的都不敢碰,那是一千个一万个的悔。
记得许多年前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父亲在养老院给女儿打电话,希望女儿过去有话面讲,女儿常去,前一天才去了的,认为不会有什么大事儿,迟天去也行,因为她的事儿重要,她要去见多年未见的同学,二十年的聚会,岂能错过,她还买了漂亮的旗袍,她多想展示一下,让同学看看丰韵尚存的自己。
谁想,一场同学会竟成了终生的恨事,她恨死了自己,那一天父亲死了。时间再也回不去,那件风光无限的旗袍,让她永远地压在了箱底,她不敢触碰,甚至连看都不能看。
珍惜的话说多了,显得苍白。借纳兰的诗给自己,也给看到的人吧。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是呵 当时只道是寻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