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的这一首《无题》一直被解读成爱情恋歌,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是一首关于生命的告白之歌。
李商隐为什么把题目叫作“无题”,是因为他的诗根本不重在叙事。如果不是叙事,题目就不重要,反而成为一种象征。
在李商隐众多的无题诗中,也许有爱恋的成分,但不是全部,他的诗歌意象常常被赋予象征意味,以此来抒写生命的某种状态:生命的热情,生命的执着,生命的两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里的“相见”与“相别”也许并没有特指的事件,也不指向特定的对象,它大概是两种相对的状态,例如相恋与分别,上班与赋闲,前途与理想等等。
无论哪种,寓示的都是生命里的两难抉择。正如哈姆雷特所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在李商隐这里就是“坚守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力竭,百花凋零。花尚如此,人何以堪?写景之语,寄予的是李商隐对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春花虽如此,年华不该如此。春蚕吐丝,至死方休;夜烛滴泪,成灰不悔。是的,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付出,让我们在情感纠缠中学会释放,让我们的生命热情不断燃烧。哪怕生命耗尽,但热情永不会改变,这是一种生命的执着,这也是李商隐生命情怀里最深重的那部分。
清晨,揽镜自观,赫然发现两鬓已添白发,这是在提醒自己时间的流逝。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这份忧愁,月色已涌上心头。此情此景,李商隐只能独自吟诗创作,他想以生命的诗情来消磨那漫漫长夜,抵御那缕缕寒光。
李商隐隐约感到,自己距离去仙山的路已不远了,不然那神鸟为何频繁地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但只要想到自己曾经认真拥有过今夜,他又觉得,何必在乎人生的终结点在哪里呢?
“深知身在情长在”,这便是李商隐的生命告白。
李商隐借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是最重要的,爱过,付出过,生命便是热烈的,饱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