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大秦帝国》的最后一部,眼睁睁看着秦六代祖先历经艰辛打拼建立起来的天下最强帝国,在奸宦专权、朝臣观望的双重作用下,哗啦啦大厦倾覆,引发出群雄并起、诸候混战的秦末风烟,致使文明遭劫、生灵涂炭,华夏大地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劫掠。
其间,一个个历史人物粉墨登场,在历史转折的大风大浪中,其人格上的优劣及人性中的善恶得以本色暴露,留待后人评说。
始皇帝雄才伟略、强韧坚毅,扫六国、抗匈奴、修长城、兴水利,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以法治国,创下了冠绝华夏超迈古今的政绩,成为历史上威名赫赫的一代有为君主。
丞相李斯,师从荀子,学识渊源,治国领政颇有才具,得遇明主,胸中韬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堪称帝国柱石。然则却不堪重任,在皇帝驾崩需要他主持国政之关键时刻,心存私念,顾忌与己政见不同的皇长子扶苏派,落入内侍赵高为他设的层层圈套之中。当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帝国带来了危难时,虽有后悔之心,却无雷霆行动,还自欺欺人,安慰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帝国新政和文明大道,身陷时而志得意满,时而忧心冲冲的怪圈,整日生活在矛盾和撕裂之中。令李斯没有想到的是,赵高在对他这帝国第一权臣的步步试探中摸透了他,吃定了他,野心极剧膨胀,开始更为大胆的阴谋,残害功臣、诛灭皇族、囚禁二世、假传圣旨、扣圧奏折与军报等等等等,心肠歹毒,手段卑鄙,无所不用其极,致使国政荒芜,国家瘫痪,朝野上下一片血雨腥风,人人自危。即便这样的情况下,令赵高忌惮的李斯仍可以利用手中之权利废二世诛赵高,靖难护国,可迂阔如李斯者,偏要对白痴一样的二世讲正常的道理,迂阔地拼一家之力效忠国家,终致九卿重臣一一凋零,自己落得个势单力薄无力回天,最后受五刑屈辱而死。史评:其功皇皇,可比周、召二公; 其恶彰彰,为毁灭帝国第一罪臣。具有这样大功与大过的人物,史上绝无仅有。哀哉李斯之为人,于国于己都是一场悲剧!
趁着陈胜吴广草头军揭竿而起之势,六国世族复辟潮头再次卷土重来。首当其冲的是楚国项梁部,聚六国残余后裔于震泽起事,投奔陈胜部。其目的一为摆脱其他国世族纠缠,二为有人抗鼎拉旗,自己进退有余。接着掩锋芒,强兵马,蓄势待发。此人有一定的谋略,但丟不掉世袭贵族的骄与傲,终因轻敌兵败于定陶,空留下一腔复国的余恨。侄子项羽剽悍猾贼,在战乱中恶名昭著,五次奢城后尽失人心,尤其诛杀秦王子婴的血腥场面及焚烧咸阳城的暴行,将其性格中的残忍狰狞暴露得一览无余,其中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绝和鸿门之宴的骄矜也可见其性格特点。
刘邦,秦人谓之疲民、流盗者,虽为粗货无谋,然却纳言善断,其心性天生果决,成大事之必备乜。发兵起事,重在名义,名不正则言不顺。张良与之谋和范增与项梁谋同出一辙,张楚怀王名号反秦复楚。梁听之,迟缓数月不决,刘邦听之,月内便寻了牧羊人芈心,两相比对,立见高下。另,听从萧何张良建言,按捺住自己贪财好色之本性,与军士约法三章以收买人心,与项羽之奢城之恶行形成鲜明对照。另外,刘邦识时明断,能屈能伸。在自身力量不够强大之时作低伏小,保存力量。表现有二,送牧羊少年芈心给项梁以图对方接纳,鸿门之宴以宽大长者身份拜见项羽,麻痹对方,成功躲过一劫。这样的人成事,岂非天授哉?
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优胜劣汰,有其一定的偶然性,但冥冥之中更有其必然性,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