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里买了一个鞋柜,跟安装师傅电话预约好时间。晚上七点安装师傅来了,准确地说是来了一家人——除了安装师傅小两口之外还有他们的小宝宝和小宝宝的奶奶——祖孙三代浩浩荡荡地进来让我们觉得很不好意思,觉得都是因为我们约的时间太晚导致人家一家人都不能回家。
安装师傅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毫不在意地说:“没事,我们都习惯了。”“难道你们经常这么晚还不下班吗?孩子多大了?她也能习惯?”安装师傅笑笑说:“孩子两个月了,从半个月前就天天跟着我们跑,反正饿了有妈妈喂奶,困了有奶奶抱着睡,有什么不习惯的?现在人们下班晚,我们要趁着人家有人在家的时候才能干活,所以经常都是晚上十点才回家。”
天哪!想想当初我生过孩子两个月的时候很少出门,更不要说大冬天的抱着孩子在外面忙到大半夜了。
安装师傅是个二十刚出头的小伙子,一边忙手里的活儿一边不停地用电话约下一单生意。他的妻子看上去很瘦弱,话不多,却不停地操作着工具拼板、上螺丝。他们家老太太照顾着小宝宝,时不常还要给儿媳出出主意,小宝宝一直很安静,从进门到现在只是瞪着眼睛看来看去,一声也没哭过,果然很适应。
老太太也很健谈,看我很好奇就解释说:“干我们这一行的都这样。一天不出工一天就没收入,所以不适应也得适应。”原来如此!我安慰老太太,说不定十年后儿子就成大老板了,肯出力的年轻人一定都会有回报。
“嗨!还盼什么当老板呢,只图个有饭吃罢了。小时候不想上学,早早成了家,再不学门手艺谁养活他呀!”
说话间,安装师傅已经联系好了下一家的业务,妻子也把柜子装好了,老太太给小孙女一层一层地包严实,一家四口跟我告别之后又踏着夜色奔向城市的另一个角落。
夜色中他们的身影仿佛四个问号:
如果能有另一份工作可以让他们有同样的收入但是可以按时下班,他们会换吗?
如果有一份工作可以有更丰厚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能胜任吗?
如果生命可以重来一次他们愿意换一种活法吗?
他们的孩子将来会重复父母的生活轨迹吗?
二
临近期末考试,随着学习节奏的加快有些孩子顿感吃不消,于是各种抱怨各种质疑的声音就纷纷响起——有说考试摧残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应该予以取缔;有说考试没有必要,反正小学毕业就会直接进入初中,既然考试成绩没有任何价值还不如省去这一道,免得劳民伤财……抱怨升级之后更是把中国的教育制度说的一无是处,恨不得一夜之间把学校全部拆除,学生全部放假回家才好。
然而,众说纷纭之中,也有中学、大学的老师乃至社会上有见识的人群对教育现状的焦虑:现在的孩子一茬不胜一茬,小时候该养成的习惯没有养成,该明白的道理没有记住,知识基础不牢固,行为习惯不健康。等到孩子长大了,他们的学习力会衰减,而破坏力比起小时候会成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久而久之,校园霸凌、早恋、逃课、厌学、破坏公物甚至危害社会的种种恶性事件就层出不穷……
一片混乱之后,孩子在一天一天长大,有的孩子长大后拼的是爹的权力,有的孩子拼的是爹的财力,照样成为“人上人”;相反有的孩子没什么可拼的就不由得忿忿:NND,劳资一大好青年都是被这鬼学校给耽误了!
面对如今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我们不得不再次认真反思:在如今这个时代,该如何看待基础教育?
三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是林则徐的教子名言。
学生小德家庭条件极其优渥,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小德是标准的“富二代”。但是小德身上却丝毫看不出富家子弟常见的纨绔习气。小德从小学起就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穿校服戴红领巾背课文写作业做值日,甚至因为学习退步一样被老师批评过。如果不是一次为灾区捐款的时候小德一下子捐了一万元估计谁也想不到这个身材挺拔、彬彬有礼、成绩优异的小帅哥竟然是资产以亿来计算的集团少东家。
捐款的事还是惊动了学校。学校领导让挖掘这个孩子的优秀事迹,孩子爹赶到学校:“没必要。小德只是一个普通学生,他只是做了每一个学生应该做的事情。”
——可是……可是……校领导总觉得不一样,最后干脆说,您这么忙一个大人物来一趟不容易,要不您给大家讲讲您教育孩子的方法?
董事长不愧是董事长,三句话搞定:
1.我告诉孩子要想将来领导别人,今天就必须先管理好自己;
2.将来如果想有大房子住、有好车开、有足够的钱花,今天就必须知道房子车子钱是从哪来的;
3.将来我可以把我今天奋斗的成绩交给你,但是你能不能把人才留住、把事业做大做强还得看你的能力,所以今天好好读书,不是为了耗时间混文凭,而是为了让将来的自己获得生存必须的能力。
——没了?没了!
孩子爹说:“捐钱的事只是个人量力而为,小德的压岁钱比其他同学多一些,他捐多少是他的心意,并不是他捐得多品德就比捐得少的同学高尚,可能只捐了一百元的同学也是倾力而为呢!这事到此为止吧!”走了。
四
如果纯粹从谋生的角度出发,如今的学校尤其是小学的文凭确实对很多人帮助不大。有那么多像第一个故事里的安装师傅一样的人,早早走上社会凭着自己的勤劳白手起家的老板,没读过多少书照样能挣钱养家,甚至比有的人过得还更加富裕。
但是这些人都要经历社会的教育——选择一门技术去学习,熬过学徒、短工的时期,经历过拖欠工钱、白眼冷遇、三餐不继、患病无休的困顿,技术合格且人品合格的人最终被社会接纳。而相反的,在经历这些困难的时候,早早放弃的、技术半吊子的、品行不端的人到最后照样一事无成。
如果有幸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不用以苦力换取生存资料,但是社会对这类人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各项能力标准更高,因为这些少部分的人往往能影响多数人的生活。
正如小德爸爸所说,钱能留给孩子,但是财产能不能守住、事业能不能继承下来,还得看继承者的能力。
企鹅酷智通过三十万份数据调查发现,当今世界“新技术浪潮尚无个体接班人”,将来的随着行业管理的规范化,从业人员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有足够的平台、足够的格局、足够的前景才能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团队。所以未来将要作为接班人的“富二代”“富三代”也要面临被团队成员选择。有能力者领导团队发展壮大,无能力者只能眼看着继承的事业在自己手中渐渐鼓萎旗糜,坐吃山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是一个百花齐放、人人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获得成功的时代,教育不是要被丢弃,而是要走向专业化、多元化。
而在教育的专业化、多元化的面前,基础教育应该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五
——基础教育应该教给受教育者什么?
2011年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应该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因此,“四基”应当成为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条主线,在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应当体现“四基”。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各个学段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方案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国民为什么应该珍惜重视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是一切可能的开端。
教育的过程是发现自我、认识自我的过程,让自己看到自己的无限可能。基础教育贵在着眼于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允许学生在不断尝试、犯错、纠正中成长。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觉得学校的课程比较浅显,相信大部分老师不是故意〃留一手〃,而是这部分孩子比平均水平高才会有求知欲无法满足的感觉。
——为什么有的人早早离开了学校却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而有的人上了很多年的学却终日奔波劳碌?
那是因为早早离开学校的人已经认准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学校的课程已经不能再给他新的知识了。这些人具备了足够的实力、能力,自然能开创自己的事业,如比尔·盖茨。
上了多年学却终日奔波劳碌的人,应当思考“上学”仅仅是“到学校去”吗?应该是“带着虔诚的心去求知”啊!所以仅仅混了一张文凭不等于具备了相应的能力,终日奔波劳碌也只是因为还没有认准努力的方向,没有遇见更好的自己罢了。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童年时期的成长是基础教育实施的过程,认准目标继续深造是基础教育后的延伸,没有基础教育的“基础”,后面的高度何以实现?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段旅途,那么基础教育就像是旅行前的准备。你可以什么也不带空手上路,但一定走不多远就发现自己储备不足;若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向着远方跋涉,你会越走越轻松。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给个赞以及留句话鼓励在下继续努力。未经允许千万不要转载,那啥,主要是本喵也有公众号,现在在攒文冲原创保护。谢谢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