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互动关系的强弱对比之于行为的影响

互动关系的强弱对比之于行为的影响

作者: 山河万朵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8:07 被阅读0次

    今早在叔本华的书中看到一句话,“确信别人喜欢自己,肯定自己,可以极大地增强人们生活的勇气。”

    正是这句话让我对一直以来的一个悬置问题有了答案,为何我们尤其在意别人怎么看待我们、评价我们,甚至不惜为了获取别人的认可和评价而放弃自我?

    恐怕正如叔本华所说,别人的喜欢和肯定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生活的勇气,感觉并非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就我自身而言,我也在意他人的评价,但细细想来对每个人的评价在意程度却是不同的,如果用里克特量表测量的话,对某些人可能是非常在意,对某些人可能是比较在意,对某些人可能是不太在意,甚至还有压根不在意的。

    为什么不是同等程度地在意每个人的评价?这究竟根据什么而变?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举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对于吃饭看手机这件事。在家里与父母一起吃饭时,明知道吃饭看手机不好,他们也会不高兴,但很少会因此不看;可如果是跟领导一起吃饭,还会这样吗?即使再想拿出来刷下朋友圈也会克制住的。

    这是为什么呢?

    我隐隐感觉到,似乎跟相互关系中的强弱对比有关。对于父母,总感觉他们不如自己知道的多,在和他们的关系中,不自觉地就占据着强势位置,并不会特别在意他们的评价。但对于领导,由于处于弱势位置,他们掌握着主动权和话语权,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需要格外在意他们的评价。

    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就意味着弱势一方会格外在意强势的评价,会自动忽略更加弱势一方的评价呢?是不是还可以进一步推导,如果一个人处处在意他人的评价,就意味着他处于整个强弱链条的最末端呢?

    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行动是不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资源和力量的对比?如果我是处于强势一方,我会本能地忽视对方的感受,我行我素,而如果我处于弱势一方,我可能就会谨慎行事,以获得对方的认可,从而确保自身的生存安全。

    强势一方意味着生存安全,意味着不太会受到对方的影响,而弱势一方意味着不安全,意味着对方可决定你的生存资源。

    表面上看是这么回事,也正是为何项羽不杀刘邦,抛开道义层面的解读。刘邦那时看起来不如项羽强大,所以项羽并未把刘邦当成势均力敌的对手,不觉得有必要在鸿门宴上杀了他,而是权衡如果杀了他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声誉。

    但事实证明,刘邦起初的确不如项羽强大,但他很快就强大起来,反超项羽,这时反倒是项羽处于弱势地位了,最终被刘邦逼得自刎收场。

    强弱对比的关键在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并非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谁强谁弱可能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这么简单,俗话说“山不转水转”。

    如果双方关系一来并非如表面可准确判断,二来是动态变化的,那就说明如果我们采用静止的表面判断法,然后据此采取行动,那么这个行动很可能是错误的,是短浅的。

    但这种行动策略却又是近乎本能的,该如何把这种本能做法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呢?尽可能在关系中占据强势位置,占据主动权?还是直接跳出强弱对比关系,“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抑或是其他?一时无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互动关系的强弱对比之于行为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hy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