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5401/f7ec91573d22c8c2.jpg)
清政府17世纪后半期,至康熙年间于东北兴建堤防壕沟,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为墙,作为柳条篱笆封禁界线,谓之柳条边,又称柳边、柳墙、条子边,根据构筑时间先后分为“老边”、“新边”两部分,总体呈“人”字形分布。
柳条边分为东、西、北三段,清初时期,朝鲜人时常到宽甸等地采挖人参、山货等土特产, 与当地居民经常发生纠纷。为了保护清王朝的“祖宗肇迹”“兴王之所”巩固其“龙兴之地” ,崇德三年(1638),皇太极下令修缮了凤凰城到碱厂一段边墙,这是清初修边之始。顺治五年(1648),为划分蒙古游牧牧区和农耕界限,开始修筑西段的柳条边墙,边外为蒙古牧民的游牧区,边内为盛京辖区,包括盛京皇宫和清朝祖坟永陵。此段又称“盛京边墙”,亦称“老边”。
“老边”南起辽宁凤城市,东南至海,西北经开原县威远堡,西南至山海关连长城,长1900余里。
在鼓励关内移民东北的政策下,不断增多的移民开始大规模开采清政府视为“大清龙脉”的长白山。康熙二十年(1681) ,为保护吉林长白山的“参山珠河之利”不被破坏,又建了北段柳条边,此段主要在吉林境内,因其兴筑时间晚于盛京边墙,所以称“新边”。
“新边”南自辽宁开原县威远堡入吉林境内,垮四平、梨树、公主岭、伊通、长春、九合、德惠,至舒兰法特东亮子山止,长690余里。沿线有布尔图库、苏巴尔汗、赫尔苏、伊通、法特哈4处边门,还设立边台21座,新边的一台(头台)为舒兰法特乡头台村,二台为法特哈门,三台以后在今九台境内。由旗兵守卫,严禁越过篱笆赴边外狩猎、放牧等活动,并规定:在长白山禁地内捕蛤蜊、捉水獭、采蜂蜜、挖人参,为首者枷两月,鞭一百。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5401/747d500bec127153.jpg)
柳条边墙在3尺高,3尺宽的土墙上,每隔约5尺距离栽三棵柳树,各树之间再用两根柳枝横连起来,编成柳树栅子。此外,在柳条边外侧挖深8尺,底宽5尺,口宽8尺的一条土壕,壕中引满水,以防穿越。(图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5401/5b5e9349e043c12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5401/49ac9d57845ec4f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5401/28d41ed86bfb500c.jpg)
咸丰十年(1860),清政府出于通过开发东北进而增加税收、缓解土地矛盾的目的,逐渐废弃了柳条边墙,期间封禁长达200余年。
2020.9.15 京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