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我该如何存在

我该如何存在

作者: 林唯有 | 来源:发表于2017-02-19 14:36 被阅读42次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上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鹿晗微博中留下的一张图。其实我以前经常听到这句话,却也没有认真思考过其中的奥义,一直都是按字面意思大概理解——人在思考的同时证明了自己的存在。

    似乎没什么不对,那时我以为我真的懂了这句话的意思。可是这世间的道理不是靠百度就能读的明白的,人需要思考,要靠悟。

    我以前一直在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很俗很老套的问题,却总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了快乐?为了梦想?为了金钱物质的满足与享受?还是为了看花如何开,叶如何落?似乎都可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某一天站在外滩大桥,和室友讨论着大学四年应该怎样过才显得有意义。我们在桥上晃晃悠悠地散步,迎着傍晚的夕阳,听着耳边汽车飞驰的风声。我微微眯起眼睛,看着那个橙色的太阳,又看了看这座即将进入黑夜的城市。当我俯视着一切,那一刻我似乎有了一点头绪。

    那座桥很高很宽,我站在桥上,看到江边有人在悠闲的散步,有人在慢跑,有人坐在石凳上聊着天。这些人,又是为什么而活呢?也许有人刚刚吃完晚饭,和自己的恋人在江边散步;也许有人刚刚失恋,借着跑步掩盖自己即将决堤的泪水;也许有人刚刚考上大学,正在和自己多年的玩伴告别。那么,他们是否也曾和我有过同样的困扰,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我猜应该是有的,这就是人的本心,总是想要证明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虽然每个人最后得到的结果都不同,但有一样东西,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那就是思考和追求的过程。

    所以我们也许可以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抛开结果,追寻与思考本身就是目的,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那天我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于是就没有继续思考下去,给了自己一个半信半疑的答案——活着大概就是为了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吧。但此后,那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始终牵绕着我,就好像自己已经看到了答案的轮廓,却始终看不清那石碑上刻着的到底是哪个字。

    之后我明白了,心中的模糊只是因为我没有找到最终的答案。

    其实很简单,也很接近了。

    时隔很久,我看到鹿晗的那条微博——“我思故我在”,好像是在给我提示一样,把我的思绪拽回了那天,我站在桥上,看着夕阳的那天。

    如果人活着是为了思考,那么也就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思考;那么是不是同样可以说,人一旦开始思考,那么他生命的价值就得意体现。

    原来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几百年前就有人给出了答案。也许当初笛卡尔并不是困惑自己为什么活着才说出了这就话,但却给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人们不必去计较自己到底需要多么出色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也不必去羡慕别人的成就,用心去思考去追求的这个过程,才是人生真正的意义。

    就好比我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也在实现自己存在的意义。


    2017.4.26

    今天听了学校一个老师的讲座,有一部分是关于人与思考的关系,觉得有所感触,所以打算接在这篇文章后记录一下。

    乔布斯有过一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乔布斯愿意用他的全部,换与苏格拉底的一场交谈,甚至说不上交谈,也许只是静静地听着他讲话便足矣。那苏格拉底又有何种魅力使得一个改变了世界的伟人愿意为他做出如此选择?我们先从最浅、最笼统的开始讲起。

    如果说与他交谈是因为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是否可以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识划等号呢?我想并不是的,因为苏格拉底的智慧并不在于他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是因为他有多聪明,能解多少数学方程,而是在于他的思想;或者直白一点说,因为他可以给别人讲很多大道理。苏格拉底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比别人知道的多,不过是我知道自己的无知。也许他口中“我所知道比别人多的东西”并不是指我们现在的政史地物化生,这些只不过都是他的思想衍生出的结果罢了。

    因为知道自己的无知,所以才会不断去学习,去索求知识。那么下一个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偏偏苏格拉底知道自己的无知?为什么他知道一切知识的源头是因为自己的无知?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人才会觉得自己无知,是那些真的无知的人吗?我想不是的,无知的人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因为他们不知道天空有多宽,却还以为自己眼前所见的就是一切。人们唯有那些发现了这大千世界中浩如烟海的知识和道理后,才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而这中间的转折和区别,往往来自于一个过程——思考。

    人生而无知,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后天习得的,这一方面取决于我们所受的教育,而另一方面,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思考。我们现在只讨论后一个原因。我们现在假设有两个人,他们在争论读书的意义,甲觉得读书就要读名著,读其它任何书籍都不能算是读书,只能算是放松;乙觉得书这件东西不分好坏,就算不是名著,也有它自己的价值,只要自己觉得享受这个过程,有所感悟就好。那甲和乙这两个人谁是对的呢?其实都有理。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必然有它精髓所在,但读书并不是一个功力的事。书和人一样,有他们各自的优缺点,虽然名著确实价值颇高,但并不代表它可以蕴含时间万物于其中,甚至有些非名著的读物可以让自己学习到更多。

    讨论结束,甲乙二人各自回家。甲听过了乙的意见,但只是听过,然后忘记了。晚上入睡时闭上眼,不到五分钟就进入了梦乡。乙回家后,也是正常的过完一天,但当他关上灯躺咋床上,看着月光透过窗帘渗了进来,他脑子中不断浮现白天与甲的谈话。

    “为什么甲会这么想?又是什么让我们产生了分歧?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

    一连串的问题出现在他的脑子里,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床上翻来覆去,直到最后也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虽然在这一晚,他们的差别只在于乙少睡了几个小时,但这种差别会明显的体现在以后的生活中。甲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观点,但乙却彻底想清楚了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也许他们二人得到的结果可能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但过程是完全不同的。甲只知道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而乙是将自己的方法与别人的进行了比较,有了取舍,找到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方法。这两种结果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

    我句这个例子就是想要说明——人对周围事物的审视,都来自于对自己的思考,当你开始思考前因后果,你会发现自己的长处,也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你可以接受更好的,可以舍弃那些不好的。就想苏格拉底可以发现自己的无知,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都来源于自己的无知。所以他从不给予人知识,他只传授思想,教人如何思考。

    就好像鱼和鱼竿的区别。知识,就好像一条鱼;而思想,就是一根鱼竿。有思想的人必定知识渊博,但知识渊博的人未必有思想,便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乔布斯为什么愿意放弃一切换和苏格拉底的一场交谈。因为苏格拉底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在乔布斯眼里,思想胜过一切;或者说,思想既为万物之源,思想能带给他的东西是没有替代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该如何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kj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