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孩子都是一阵一阵的,一会跟谁好,一会跟谁不好。也听过,谁和孩子这段时间玩得多,他就更亲近谁一些。比如从小奶奶或者外婆带大的孩子,更愿意跟老人家在一起。
最近梳理了下自己和孩子的交流,不是那么回事。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能从你的言传身教中揣测出你的态度,甚至来验证你爱不爱他。今年上半年非常的忙碌,忙碌到一直一直加班,每天见到她的时间屈指可数,可能就是一起吃早餐和晚饭的功夫。那段时间,她对我的存在无所谓,虽然对妈妈有安全感,但是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忙,连陪伴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谈对她的成长教育、心理变化等的细微变化。
那时候的她,想等着妈妈回来,对于回来的承诺很看重,但是却不粘,不想跟你谁,不想跟你交流,张口闭口就是不跟你玩了。
结束了那段繁忙的日子,重新全身心的陪伴,她又回到了无论什么时间都想跟你在一起的样子,也愿意和你分享她的高兴与不高兴,真诚地告诉你她的想法。
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1.陪伴戒掉手机。
陪伴不是说,我在你旁边就够了。需要眼、鼻、身、心都在她的身上,让她感受你是重要的,在玩乐的过程中,你是随时有求必应的。如果是读绘本,那就亲子共读美好时光。如果是外出玩耍,陪她找到一起玩乐的伙伴。如果是她在游乐场,告诉她在外面等着,随时STAND BY。

2.倾听她的想法。
小朋友天生会察言观色,妈妈情绪的好坏会影响到她的思考和行为。因此,一是工作中的坏情绪自己消化,她不是你情绪的垃圾桶。二是注意观察她的反常,现在的快节奏都让我们感觉到应接不暇,更何况对于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小朋友。有不一样的地方要寻根溯源。三是不逼迫,不勉强。对于她不想说的事情,让时间、爱心、耐心去缓和,慢慢地,她会在不经意间说出来,然后再言传身教去开导。在听的过程要集中注意力,及时做出反馈,比如“这样/嗯/哦”之类的,让他知道你在专心地倾听。

3.照顾她的情绪。
孩子的感受必须认真对待。没有人能够感同身受,在孩子的眼里是她世界里的一件大事,但是可能在你眼里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孩子有生气、担忧、难过等情绪该怎么办?用语言去对她感同身受。可以对孩子的感觉用她的话说出来,也可以在她难过的时候,陪着她静静地哭一会,这样的处理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有亲密的感觉——原来爸爸妈妈和我是一样的。当孩子被理解了,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对父母的爱才越深,从而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

4.肯定她的成果。
莎士比亚曾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不能生活。”小孩子喜欢被赞美,越赞美越自信,越自信越进步。父母要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才能给孩子带来快乐,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父母说,我常常赞美啊,这很简单。日常中,我们常常听到,你好乖,你好棒。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抽象的,什么事乖,什么是棒?要从小细节夸起,“你今天自己能吃饭干干净净的,做得真好。”“你真是个爱帮助人的孩子,妈妈的桌子被你擦得干干净净。”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一起努力,让她愿意把心交给你,一起快乐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