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名胜之(十一)
古城衙署
芜湖古城衙署始建于北宋沿用于清咸丰,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61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清同治年(公元1870年)重修。衙署前门在芜湖市镜湖区马号街,有史料记载,北宋时芜湖就在鸡毛山下青弋江边建有古城,古城内设衙署,署门的外客道就是青弋江的南关渡口。
衙署前门以石砌高台为基础,台中留有4.2米的门空,门头不用砖石起券顶,而用2.5厘米厚度的方楞木为门头过桥,这种建筑形式就是宋代的惯例。衙署前门中开一门,台高3.5米,长24米,宽10.9米。面阔三间,明间为台梁式,前后步柱间用七架梁以求大空间,次间为穿斗式,屋顶为歇山式。
衙署前门,在芜湖市文物局所编的《鸠兹古韵》一书中,介绍这是芜湖古城的中心是安徽省仅存的两处高台建筑之一,北宋时建,元未毁于兵燹,仅存石砌台基残体,明初再建后多次增修,明万历年衙署最具大规模,清代沿袭明制在此修复衙署并附建有仓库、军械器库、监狱。太平天
国战乱毁损,清同治年间经十四年重修。民国时芜湖县知事仍在此地县衙内办公,抗战时期县衙被日军占领为兵营,衙署前门历经沧桑磨难。芜湖市为保护文物,对衙署前门以旧修旧,现在成为芜湖古城(一期)的核心地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