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习俗与生产力的关系》

《文化习俗与生产力的关系》

作者: 0镜中人0 | 来源:发表于2024-08-11 05:26 被阅读0次

    文化习俗体系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在原始社会,人类生活在丛林之中,必须集体生活在一起,互相帮助,才能在野兽林立的丛林生存下去,那时候人和动物一样,因为生产力低下,没有剩余价值,也就是没有财产,所以人人平等;到了奴隶社会,随着工具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有了财产,某些更加聪明能干的人,成了奴隶主,养着奴隶,就像养着动物一样,人与人因为能力的差异开始有了阶级的区别;到了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但是个人的生存能力依然有限,要通过宗族的力量,才能生活的更好,在这些社会体制中,个人如果没有群体的帮助,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非常紧密,文化习俗体现的是整个群体的利益优先,极少考虑个人的需求,个人服从集体。个人需求被压抑。

    到了工业社会,也就是今天,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个人不再需要集体的保护,也能很好的生存下去。那种不加区别,泯灭个性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已经不再适用于工业社会。工业社会,更加看重个人的创造力,一个人的创造力如果得到充分的发挥,生产力水平就会大幅度提升。所以个人主义才是工业社会的文化习俗的基础,而不是集体主义。

    文化习俗的本质,在于人靠什么方式生存。迄今神农架地区,哪家有红白喜事,只要知道的人都去送礼,收礼的人把对方送的记录下来,等他家有事的时候,再送回去,有时候来送礼的都是第一次见面。这是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留下来的习俗更原始的版本。

    北方的人更加热情好客,南方的人要冷淡许多,农村的人更热情好客,城市的人要冷淡许多,本质上是生产力水平的区别。这些都是在从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文化习俗的差异。

    现在的中国,处在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个人主义开始蓬勃发展,集体主义的这种压抑个性,把人当作集体中的一个不重要的没有特点的存在物的价值观已经落后,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我们国家在过去三十年才能从农业社会走到工业社会,文化习俗的力量却是千年的积淀,要放弃过去的文化习俗,是极其困难的,所以现在存在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激烈的冲突矛盾。从家庭来说,父母与孩子的代沟非常明显,父母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文化习俗之下,而孩子已经走向了工业社会的文明,从从新闻联播念稿子,到00后运动健儿个性化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再代表集体,这种文化代沟体现的尤为显著。在公司内部也是如此,老一辈的管理人,和新一代的年轻的员工,代沟也是非常显著的。

    很多人一直在担心社会会不会倒退,祖国的大好河山,富足的物质文明,再退回到农业文明,真的很可惜,00后生活成长在工业社会的文明体系之下,受过渡社会的父母的影响,但比自己的80和后的父母的父母纯粹生活在农业社会的要进步很多。

    农业社会个人人格是不完善的,每个人都是集体的婴儿,不能靠自己生存,在外的生存条件,到内在的人格,都是婴儿,即便是到80岁,依然是个巨婴。工业社会的人格,建立在个人良好的经济条件,以及成熟的人格,可以不仪仗他人,过着幸福的生活。内心独立,精神丰富,个性舒展,能享受独处,也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工业社会将更有法律意识,契约精神,人与让之间不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通过共同合作,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审美情趣等志同道合而在一起,大家更能互相理解,信任,包容。不再同农业社会用血缘关系把不同价值观,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人强行整合在一起,互相折磨内耗。

    看到00后,终于让我们看到了我们的国家走向工业文明的希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习俗与生产力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ml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