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2-27

2018-12-27

作者: 老孙头_496e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21:02 被阅读0次

中华路情结

中国许多城市都有中华路。

贵阳中华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老城区贯穿南北交通最为繁忙、商业最为繁华、其形象最得体的一条城市干道。

今天能从史料中查证的只有明代郭子章的《黔记》中描绘的贵阳地形图。那贯穿南北的街道叫“大街”,就是中华路的前身。据说元代有建土城时就有。以后从北门扩出,沿大街北上,那时称“南京街”、“广东街”的,到民国时就并称中华北路了。

又说这条路在明清时简直就是一条牌坊路。林林总总的牌坊达24座。可惜在民国周西成任省长时,为修能通汽车的的马路,竟将街上牌坊一律拆除。大街也因此成为第一条城里通汽车路。民国21年,大街正式改名中华路。

我们家从19世纪的清末,就定居于贵阳。即使不是刻意,自然也会与这条路有说不清的瓜葛。祖父在民国10~12年任贵州省省长公署秘书兼贵筑县县长,刚上任时,正值庄稼青黄不接,设在广东街和盐行街的米市价格陡然上扬,百姓为此恐慌。祖父孙嗣煃到街头查看后,召集米行老板商议,要求下调米价,无果。祖父向省政府汇报后,决定:购米设局平粜。由祖父带队连夜到安顺、平坝产粮区购米,随即拉回城,在大街得南北两个最大的米市设平价供应点。同时在大街张贴出平价供米的告示。如此一来那些米行老板们只得将米价降下来。

后来祖父给我们摆起并总结到,只要中华路不乱,贵阳山城就乱不起来的。这或许是他治理贵阳的至理名言。

民国35年,杨森任贵州省主席兼贵阳市市长时,要把省府路和中华路修成“高级马路”。省府路不长,很快就修完,大家一看,原来这高丽马路就是用长45公分、宽25公分,高20公分的平整块石铺就的路,它当然要比原来的三合土路高级得多。接着第二年中华路动工了。由于中华路太长,修路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杨森想出的办法是向各专区和比较富裕的县摊派,要他们或出资金,或出劳力负责一段。我父亲那时在都匀民教管工作。都匀县是比较富裕的,被摊派上了。县长只得找到老贵阳的父亲,便指派他带人参加修中华路。那一段靠近六广门,事前已打好桩号。由中华路建设委员会的技术员带到现场,交待技术和质量标准、要求,要验收合格,才算完成任务。工作分两头开始,一头是在现场找平夯实路基,一头到指定的望城坡采石场采石加工,按标准逐一细凿,形成四棱见方的块石。最后用马车拉回现场。父亲毕竟是有知识文化的人,组织这类事还是比较顺利的。大约半年就完成了任务。有两件事让他难以忘怀。一是修路时,分派的各段的工程进度完全不一。有的地段 居然县因为穷,出不起资派不起工,采起了软磨长拖的办法消极应付。由于时局已乱,政府无心建设,致使这条路到新政权建立后都未能修完。

第二是贵阳这地方人熟好办事,这贵阳啊,就是一个人情世故的小社会。父亲家是贵阳的名门望族,只要一提起,人家立马会礼让三分。有这样的背景办事方便多了,没关系的,处处受到刁难

孙家骐修中华路

岳父在中华路的留影

我修中华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2-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nd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