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2得到承认
熊绎:忍辱负重,站稳脚步
周成王时期,天下大致平定了,有战功的异姓酋长都得到「公侯伯子男」这类爵号。鬻熊的孙子熊绎(读「亦」)在「睢山和荆山之间」当政,成王用「子男」的名义,把他分封在那片穷乡僻壤,都城是丹阳-- 在一片荒凉当中拿出乐观精神,取个阳光的地名。楚国诞生了,得到华北的承认,跻身在诸侯的行列当中。
熊绎像筚路蓝缕开发深山莽林
楚人已经定居在两山之间了,现在成王提出「追加封号」的补救措施,表示认可现状,也带着一点画地为牢的意味。这个50里的小国(国中之国),面积相当于一个县份,比你想象中的「国」迷你多了。
「荆楚」(湖北)、「荆」、「楚」这几个字词通用,意义都是灌木。这深山莽林的国度被一千多条河川切割,是一片蛮荒大地,长期停滞在原始社会的状态。想效法中原部落从渔猎转型到农耕,真叫人伤脑筋啊!
熊绎受封,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后代的楚国人,始终记得这段筚路蓝缕的岁月:「我们先王熊经(熊绎),处在偏僻的荆山,驾柴车穿旧衣,在草莽之间开垦。带着苞茅、桃木弓和棘木箭跋涉山林,去京城述职,恪尽护卫天子的责任。」
(「昔我先王熊经,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御王事。」)
堂堂的国君负责打杂
这实在不公平。熊绎远在南方,却必须比照中原诸侯的惯例,携带一堆珍贵的特产,风尘仆仆地涉渡汉水和丹江,翻越秦岭,定时去周都镐京(陕西长安附近)述职进贡-- 穷人给大富豪拜年送礼!
这个异姓小国没有犯错,单单因为跟周天子不同姓,就受到歧视,甚至列入「蛮夷」,用「荆蛮」、「楚蛮」或「南蛮」来称呼。周成王在岐阳(陕西凤翔)召开诸侯大会,同姓诸侯(国中之国的国君)都有席位;熊绎同样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却没资格参加。
由于楚国负责进贡苞茅,用来渗滤酒渣,熊绎被分派了一些任务:在会场「置茅蕝」(竖起苞茅束,过滤酒渣)、「设望表」(设置标明席次的木牌),跟鲜卑族长一道「守燎」(看守大庭前的火炬)。
同姓诸侯国都风风光光地得到赏赐,而楚国什么都没有,只负责打杂。熊绎灰头土脸地回来,楚人感到愤愤不平哪。决定要发展农工生产,让国家富强起来,替自己争一口气。
熊绎忍辱负重,决定让国家富强起来,替自己争一口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