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绎受封开始到熊渠,经五代六君、历时150余年,楚人憋着一口气,忍气吞声,惨淡经营,终于在熊渠当位时,有了一点起色,呈现出转弱为强的势头。
楚人“不服周”的具体行动当从熊渠开始。也就是说,面对傲慢霸道的周王室,楚君熊渠不再隐忍了。
熊渠(公元前886年~公元前877年)在位。
在楚国建国初期,楚国贵族仍以效仿华夏的礼制为荣。出于对华夏的自卑心理以及对蛮夷的自矜心态,他们势必如此。对华夏的先进文化,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的羡慕。而对于楚蛮、巴人、杨越等蛮夷文化相识较晚,相知尚浅,陌生感和鄙弃之情未尽消失。
楚人进入江汉平原,历时渐久,避免沐蛮风,浴夷雨,文化面貌开始发生较大的转变,应该自楚君熊渠始。
为了建立真正的国家机器,熊渠开始跃跃欲试,而征服蛮夷是成功的开始。熊渠是一个既有勇力又有胆识的楚君,在楚国800年历史中熊渠是第一个敢于“不服周”的楚君,他使僻居荆楚蛮荒之地的楚国脱颖而出,不再像先君熊绎那样忍气吞声、安分守己了。
熊渠一面继承先君的遗规,小心地睦邻,一面整军经武,大胆开疆拓土。
《史记.楚世家》说在周夷王时,王室衰微,诸侯交相攻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越、至于鄂。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嗣。乃立长子康为句旦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除其王。”
熊渠封三子俱为王,确实非同凡响,但也只是在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号之下实行部落联盟的延伸,与周朝基于成熟的宗法关系和严格的等级制度,所构建的诸侯国不可同日而语。蛮夷君长擅称王或者善封王,自古有之,这可以使当局者陶醉,也可以令旁观者震惊,但未必就是历史前进的标记。就熊渠的莽撞尝试来说,戏剧效果比历史意义更胜一筹。
不过,这一次封王虽然以闹剧而收场,但是,熊渠“不服周”的离经叛道的行为,似乎已经在昭告天下,楚国的崛起指日可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