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不是太喜欢莎士比亚,即使有人把他吹嘘得神乎其神。
从麦克白到哈姆雷特,不是政治家的戏剧家当然很难感受政治家的感受。
戏剧家的荒谬在于,只要你把烧饼大致画得像大众想象中的烧饼,那个烧饼竟然能够真卖出去。
而且,说不定,这种“烧饼”还会火。
简言之,把故事编圆,就能框住一箩筐“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在乎自己相信的“真相”,或者说更在乎能理解范围之类的情绪和思维模式。
大部分喜欢历史题材的兄弟,应该对陈道明、张铁林和陈宝国不会陌生。
陈道明气质好,看着就像皇帝;
陈宝国霸气,他的皇帝戏比较丰满;
至于张铁林,感觉眉眼就不像个好人。
当然,这也可以变成优点,因为我们经常骂“狗皇帝”。
有的人看影视戏剧,是因为作为“乌合之众”总要有点“爱好”,跟搓麻将差不多。
也有的人,看这个本质上和看书差不多,是因为对历史本身的喜爱。
后者一则常常乐于探究历史,二则常常思考历史,——吃甘蔗不是为了像一个哺乳动物在哪里啧啧啧眨巴眨巴双唇蠕动味蕾,而是为了挤一点糖分来消化。
等到我们过了一定年龄,你才会看到一些特殊的东西。
比如有些老人,本来可能未必那么在乎名利,而他的作品可能更精彩。
这个比如,其实说的是焦晃。
焦晃在2004年版《汉武大帝》中扮演的汉景帝,意味深沉,令人难忘。
说到这里,又想到了古月和唐国强。当然,伟人的特型演员很多。
唐国强其人类似陈道明,气质绝佳,或更甚之。
唐国强的主席、孔明乃至阎宝航,都极具神采。
很多年后,抖音诞生。
以专注服务于NC而著称的抖音,其实也藏有精品,比如国家记忆这个号。
哥哥在里面看了主席70岁横渡长江的珍贵视频,才发现差异所在。
伟大的政治家,其眼神,其动其静,那种独特内在几乎不可能有人能够演绎。
而电影电视这种艺术手段,又有其特殊性。
短短一两个小时的电影,或者几十集电视剧,总是要求充满饱和度的矛盾和亮点全程支撑。
于是,那种政治家熔铸于历史和个人经历中的性格,独有的深厚内涵往往无法得到描述和呈现。
深层次的智慧,深层次的审美,本身几乎是一种不可描述的精彩,也是蕴藏于我们历史中的奇珍异宝。
所以古龙的书,人物,故事,都不易拍,那些搞笑的除外。
所以,王家卫一部《东邪西毒》会成为小资的毕生珍藏,画面极简,却让你分不清那是诗?还是梦?
是悲伤?还是惊喜?
是已经选择?还是早已放弃?
早已经超越简单的生死,简单的对错,早已经超越了我们千百年来对文字浅薄的依赖,直抵人心。
描述不可描述,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玩、更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