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读书
《九个人》:不能不知道的往事

《九个人》:不能不知道的往事

作者: 吴玫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17:05 被阅读35次

    一篇呼吁大学中文系取消现当代文学课的网络热文,一时间得到了很多人的呼应。以我小学阶段的阅读记忆,那些出版于“文革”期间的文学作品,的确没有多少阅读价值,所以,那篇文章所呼吁的,未必没有道理。只是我们应该知道,当那些假大空的所谓的文学作品甚嚣尘上时,一群有才华的作家学者却被迫远离了文坛。因此,我们同情和理解那篇网络热文的同时,也要把最诚挚的敬意献给那些在“文革”中受尽磨难的知识分子。

    他们是谁?名单很长,快速通道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老师的新书《九个人》。

    书名就开宗明义,张老师的这本书讲到了九位文化老人,他们是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他们是文史大家、画家、作家、翻译家,他们中的大多数命运多舛,坐过牢、进过牛棚、去边地劳改过……不过,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戕害不是坐牢、进牛棚、去劳改,而是在他们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被迫放下了纸和笔,思想和灵魂遭到了极大的扭曲。1976年以后,他们陆续重回书斋,当他们坐到熟悉的书桌前时,会做如何感想和会有什么样的表现?9个人中,除了一直住在国外或国门大开后去到国外的3位外,萧珊没有等到云开日出就因病过世,沈从文早就放下了文学创作成为学养丰厚的文史专家,穆旦脑子里的诗行未及落在纸上也抱憾离去,贾植芳先生回归了复旦大学教席可一肚子的学问和思考也没来得及一一化作书稿。唯有黄永玉,依然嬉笑怒骂着用画笔用文字书写着自己的快意人生,直到今天。

    那么路翎呢?

    现在的中学生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路翎是谁。路翎是作家,23岁那年,完成了一部了不起的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享誉文坛后,骄傲的路翎正准备大展宏图,一场政治风暴将其刮进了大牢,那一年是1955年。张新颖在题为《路翎晚年的“心脏”》一文中写道:被羁押了18年后也就是到了1973年才被宣判了20年徒刑,“这种不告诉时间的囚禁”对路翎造成的精神上的压力相当巨大。1975年路翎刑满释放,1980年路翎彻底平反,那一年,路翎已经57岁。已经57岁的路翎,没有像大多数老作家那样在创作热情被压抑了那么多年以后,一旦获得了创作自由,作品便喷薄而出。迟迟不见路翎的新作问世,猜测几乎成了真相流布坊间:路翎已经精神失常。我就读大学中文系的1980年代,我们就是这样认定《财主底儿女们》作者的状况的,过后,也许毕业做了老师我已经无暇关心中国现当代文学,也许真的没有人去探究过1975年后的路翎为什么寡言少语,如此,“路翎疯了”这个念头一直盘踞在我的脑子里,直到读到《九个人》中的《路翎晚年的“心脏”》。

    该文章的标题受启发于被人们认为疯了的路翎写的诗:

    蜻蜓的心脏是有豪杰的火焰的蜻蜓的,/蜻蜓(《蜻蜓》)

    马的心脏有红色的火焰与白色的闪光外溢,/它自己看见。(《马》)

    我的心脏是,/穿着多层火焰衣服的,内核是极强的火焰的、血液盈满的心脏。(《旅行者》)

    节选自路翎晚年的长篇短章里的几行诗句,给了我们当头一棒:能写出这样诗行的路翎,怎么可能精神失常?这几句诗里,我们都读不到备受打击的老作家重新出山后作品里常有的愤怒、控诉、嘶吼等情绪,所谓“伤痕文学”。“路翎内心世界的奇迹在于,他把个人这样恐怖、惨烈的经验承担了起来而没有被压倒,没有让这样黑暗的经验把心灵占满、把思路阻塞、把精神的不断生成能力扼杀”,张新颖的判断写得过于学理,我们将其“翻译”得口语一些,就是遭遇了20年巨大的精神痛击以后,路翎没有被打趴下,更没有怨天尤人地执念于愤怒和控诉,而是用一颗千仓百孔的“心脏”去感受太阳的温度,再将这温度反射给自己作品的读者。不可思议,也难能可贵,这也是我将《九个人》这本书尤其是《路翎晚年的“心脏”》推荐给大家的理由。

    阅读《九个人》时,我们还可以特别留意一下张新颖写作本书9篇文章时所用的表述方式。《沈从文的后半生:这是什么样的故事》是一次讲演的实录,《黄永玉先生聊天记录》读来真像是几次聊天的记录,《穆旦在芝加哥大学》则像是一篇调查报告……9篇文章9种风格,让不厚的《九个人》非常丰盈。本来嘛,文章就是可以写得天马行空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九个人》:不能不知道的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sp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