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年少时写周记,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情感澎湃抒之于笔,待到收笔之时,大有侠客刀剑入鞘之飒爽。
心之雀跃,终等到老师批阅分发,满心期待迫不及待启封,见到大大一个赫然“良”字时,甚是困顿。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满心诉诸于笔,情真意切字字真情流露,如此佳作,“良”字岂可高攀?再细看老师的批语,内心哀嚎:尔不识吾心。颇有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慨叹。
后来啊,才发现当事人总有种“自我感动”。究其原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是当局者,所以深陷情境之中,笔未触及之处,然内心已惊涛骇浪。然而旁观者,远离情境,只能借助文字来走入局中。文字未及之处,旁观者的脑补也就只能因人而异。
于是也就想到,买家秀 与卖家秀。于是也就想到“我眼中的自己”和“他人眼中的自己”。于是也就想到耳骨传来的自己的声音和空气中传来自己的声音……其中差异,也就不用再赘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