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的:“都怨你妈”
1
儿子参加高考后,就主动提出要找一份工作来锻炼自己。
我欣然同意。
他自己去联系单位,都不要暑假工,最后在一个面馆里才找到一份工作——当一名点菜员。
刚开始的几天,面馆生意特别火爆,他从早上八点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多,累的都不想吃饭。他也体会到了打工的艰辛:吃不好,睡不好,累到倒。
过了一个多月,面馆的生意也慢慢惨淡了,他和另一位年龄差不多的男孩被调到了后厨,帮厨师摆盘子、摘菜、切菜。这对于很少做饭的儿子来说不太顺手,他努力的学,认真的做,但对于切菜这个技术活来说,不是你用心就一下子能做好的,这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切的多了自然就熟练了。儿子说他和另一位男孩切菜时动作很慢,而且切的也不均匀,看着自己笨手笨脚的样子,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
有一天,后厨的一位阿姨对另一位男孩说:“你在家没做过饭吧!看动作都知道,这都怨你妈。”
儿子把这句话说给了我听,他说:“都愿你妈,这句话其实也是在说我的,我和他一样笨手笨脚的。”
是的,那位阿姨说的对,造成孩子切菜不熟练,干活不麻利,生活不能独立,归根结底都是自己的妈妈造成的。如若在孩子学习之余,让孩子参与干家务,做饭,不至于孩子现在笨手笨脚的。
爱从来都不是大包大揽的,妈妈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其实是对孩子多最大的爱。
杨绛的父亲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第一。”
2
前一段时间一则新闻在网上传了好久。
今年48岁的大卫,上海人,从小学霸,大学读的是同济,后来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这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学霸,在学习上一路优秀,令人称赞。
但是,6年前他回国后,一直不肯工作,晚上玩游戏,白天睡觉,靠老妈的一点生活费活着。而他老妈已经82岁了,有尿毒症,每周需要三次坐公交车去透析,这些已经压的她再也不能养活自己和儿子了,就苦苦劝儿子出去工作,他死活不肯。
最后被逼无奈,她准备把儿子告上法院,但最后她了解到,只要儿子自己不愿出去工作,就算胜诉也没有意义。
她说了这样几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她说:“我一直很气他,很担心他,跟他谈了以后,听下来他还怨我,是我毁了他的前途,我说我毁了你的前途我有罪,我要向法院请罪,向法院请罪。”
听后多么令人心酸,可造成这种结果怨谁呢?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若当妈的从小不溺爱孩子,在生活上对孩子上放手,让孩子懂得付出,心疼父母,为自己负责,怎会有今天的结局!
无数事实证明,最失败的家庭教育,是有一个包办一切的妈,加上一个啥都不管的爸。
是真的:“都怨你妈”3
著名教育局家陈鹤琴说过:“凡儿童能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能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能力干好每一件事,关键看你肯不肯放手。
让孩子扫地,第一次扫不好,第二次扫不干净,第三次呢?第N次肯定比不扫强的多吧!
让孩子洗衣服,第一次洗不干净,再让他洗第二次,第三次,第无数次,总比第一次强吧!
让孩子做饭,第一次不会做,第二次肯定会比第一次强,多次之后孩子会做的越来越好,会知道做饭的不易,会珍惜父母做的每一顿饭,想一想,我们大人做了多少次饭才达到如此美味。
孩子会不会,关键看当妈的有没有耐心去引领孩子独立。
不管什么事只要在孩子能力以内,我们都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由不会到会,再到熟练,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让孩子明白: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4
哈弗大学学者曾做过一次调查,其结论是: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后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患病率也低。然而生活当真中,父母都忽略了家务在孩子成长中,对孩子的重要作用。专家们分析说,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的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
孩子是天生不爱劳动吗?显然不是,造成孩子又懒又笨的罪魁祸首是妈妈们。有些妈妈嫌孩子干活慢,干的不到位,就不让孩子去干,尽管孩子愿意做,想尝试,可家长一句话,你好好学习去吧,抹杀了孩子的积极性,不给孩子留机会,剥夺了孩子最基本的劳动权利,久而久之,孩子的惰性就养成了,认为家务都是妈妈的事,什么事都懒得动手,什么事都依赖家长,长大了也不愿意去干了,就是干也显得力不从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罪,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
妈妈们,对孩子放手吧!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我们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不要等到有一天听到别人说都怨你妈,那剩下的都只有后悔了。
妈妈退一步,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才能进一步。
妈妈的放手,是孩子迈向独立最好的礼物。
手机158370068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