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圣贤书友会
《论语•述而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者: 唐古拉的呼唤 | 来源:发表于2022-11-16 22:35 被阅读0次

    7.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意: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呢?”


    孔子的言行中这句话还是流传很广,也很容易理解。延续上章的内容,都是他的教学理念的一部分。如果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句很有些争议的话,本章这三方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受到一致认同的,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的很大的影响。

    张居正,孔子说:“人之求道,如徒务口语而不能存之于心,则闻见虽多,终非实得。必须沉静简默,只在心上去理会。凡所闻所见的都不费辞说,而自无所遗忘,然后能深造而自得也。人之为学,若只是始初奋发,到后来便厌烦了,则工夫间断,岂能有成?必须深信义理之无穷,而实用其力,自始至终都只是这等勤学,无一毫厌怠之意,然后谓之好学也。人之设教,若不能尽心开导,到费力去处,便都倦了。则私意未忘,岂能成物?必须真知物我之无间,而有教无隐,随人问难,都因材而造就之,无一毫倦怠之心,然后谓之善教也。这三件都是成德之事,而我之尝所致力者。然反而求之,何者能有于我哉?

    从之求道,如徒务口语而不能存之于心,则闻见虽多,终非实得。必须沉静简默,只在心上去理会。凡所闻所见的都不费辞说,而自无所遗忘,然后能深造而自得也。——张居正

    默而识之,就如同看书,看了很多书,浮光掠影地看个热闹,说是看过,过后却没有任何印记,终究是空。只有用心去读了,领会其中的深意,才算是有所得。经历过的事,能记得的只是少数印象深刻的往事,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殆尽,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内心里反复琢磨的践行过的,会同我们的记忆交融,而成我们人生的经验与智慧。

    人之为学,若只是始初奋发,到后来便厌烦了,则工夫间断,岂能有成?必须深信义理之无穷,而实用其力,自始至终都只是这等勤学,无一毫厌怠之意,然后谓之好学也。

    学而不厌,坚持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很多人学习刚开始感兴趣,发奋图强,没两天就厌烦了没动力了,就放弃了。过一段可能又重复这样的过程,徒然浪费自己的时间而已。

    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时间的突飞猛进不是说不可能,但的确是很少见的,它是以坚实的扎实基础为根基的。一时的热情想要获得回报和反馈会很困难,只有长期的坚持,享受学习的快乐,那么延续的每一次学习的过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时期对同样的学习点也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所以才有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诌”之调侃,才会有“读书百遍,其义其现”的言论。

    人之设教,若不能尽心开导,到费力去处,便都倦了。则私意未忘,岂能成物?必须真知物我之无间,而有教无隐,随人问难,都因材而造就之,无一毫倦怠之心,然后谓之善教也。

    诲人不倦,对于老师家长来说是箴言,想做到真的好难,看看无数家长们辅导学生作业时的各种苦恼就明白。首先自己要有坚韧的神经去面对会发生的各种鸡飞狗跳的场景,还要有足够的才学来做支撑。当然面对对方的质疑与非难,还要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才能使人心甘情愿承受这教诲才行。

    这样想的话其实诲人不倦还挺让人难受的,换一种角度来看,在传经授道的过程中,传授者重温自己的知识,在不断的重复中理顺整个知识体系,感悟到新的知识点体会到不同的内涵,其实这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大利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想要成就自己先要成就他人, 在传授的过程中吸收消化分享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真正掌握的程度,对方有疑问或者有异议,还要想办法去了解原理解决问题,拓展对知识的宽度和广度。

    曾国藩的读书论与此语也有异曲同工之意: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而“何有于我哉”,一种说法是,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一种说法是,除了这三者,我还有别的什么呢?都有对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践行的自信与满足,而其它还要看具体的语境与各自的理解了。对于个人来说,这三条学习的定律,当学而行之就对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述而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ws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