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另一种维度的穿越

作者: b2e9c48f0f6f | 来源:发表于2016-01-02 09:42 被阅读1225次

    《星际穿越》是部脑洞大开的电影,影片中男主角借助星际黑洞中的四维空间,将人类未来知识传给自己的女儿并成功拯救了人类未来。

    电影毕竟还是电影,现实生活中谁都无法进入黑洞去穿越。但人如果通过读书学习,确实能够在思维空间上做到“穿越”。

    人们获取知识,主要是通过经历与阅读两种方式。一个人的经历,能分为3个维度,即点、面、立体感官:一个种地的农民可能一生都只能在一块土地上耕作,因此他的经历基本受限为一个点;一个货车司机,经常会在多地长途迁徙,经历不同环境带来的感受,那么他的经历受限到面;然而,一个做过农民、当过志愿兵、做过司机、当过老板的人,他的经历则会指数级放大,这样的人生阅历往往会让这种人具备更加强大的知识体系,拥有更多知识。

    但是,依靠经历的人也只能止步于此,因为他们无法打败第四个维度——时间。人的一生掐指一算也就70年左右,这其中还没有算上吃饭、睡觉以及脑子放空的时间。真正去经历的时间也许仅仅只有10-20年。相对于漫漫历史长河,人的一生确实白驹过隙。

    而阅读,则能够改变一切。

    首先改变了空间。你可以是医生,但是通过阅读你可以了解军人职业;你可以是学生,但是通过阅读可以了解企业家;你可以是货车司机,但是同样可以知道飞机是怎么运作的。

    其次改变了时间。一个现代人很容易了解明朝时候发生的事情;对于今天的一个人可以知道昨天北京发生的事情。都教授之所以具备迷人气质,是因为他跨越了几百年的经历,吸收和历经了几百年的历史。但是,真实世界谁又能活这么长时间,所以阅读则让人人无需长生不老,即可成为“都教授”。

    但是,读书并非一蹴而就,一下就能“穿越”想去的地方,获得想要的知识。这还需要下很多的功夫:

    要有目标

    阅读最忌讳漫无目的。“书籍是黑暗中的灯塔”,但如果一个人在黑暗中漫无目的,提着灯笼到处晃悠,不找自己想走的路,不但会浪费时间,而且可能越走越远。所以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自己的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是提高学习成绩、可以是学习一门技术、可以是加强对历史的研究。即便是自己想通过阅读来放松,也必须要有目标。安排在蓝色海边晒太阳与随便找块空地晒太阳所达到的享受程度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前者可能在你心中一辈子都留下阳光,后者只可能在一阵昏睡中度过。

    进行分解

    小时候老师在教授新课前都会告诉学生回家要先预习功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只可惜老师就教了十分之一,只告诉孩子怎么去做,而没有告诉如何去做。因为提前预习本身又是一个问题——我该如何预习?是看生词?把课文读一遍?抄一遍?把数学公式背一遍?……在众多可选择的备选项中,人最后就只能什么都不选,什么都不做。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在开学上课的第一天或者第一周,将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跟孩子进行一遍梳理,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个架构,清楚这个学期到底分哪几块、哪些知识需要掌握、过程中的联系是什么。这样如同在心中建立起一张思维地图,甚至是一座思维宫殿,每一个知识都有其存放的柜子和抽屉,而不是凌乱地全部堆放在一起。

    不断重构

    阅读的第三阶段实则已经开始挑战人的极限,能够做到第二步的,其实已经算得上是会读书和思考的人,但要往上继续走,就必须在自己的知识构建中进行重组。原因很简单,无论谁对思想有多么准确的表达,其在表达中就已经开始失真,这对于长期不思考的人来说表现更加突出,最明显的是许多人无法将心中所想的用笔和纸表达出来,等写出来时发现已经跟自己想的相差甚远。失真不可避免,不如将错就错,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进行吸收。

    形成体系

    你不能仅限于阅读某一类型的书籍,必须在自己的专业之外,大量涉及其他不同学科,不同题材,甚至自己认为不喜欢的种类。通过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与模式,来支撑起整个知识体系。搭建这样的体系又需要通过实战进行实现。简单的例子,自己要考清华大学,人们可能很难知道最好的办法去准备,但可以通过写一本《我是如何考上清华》的书来进行操作,在书中将实现目标的准备、过程、各科目的复习手段进行详细的设想。一旦发现方法不对,则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在校生、学习新方法来调整思路,最后再进行实战,从而进入学习—实战—学习—实战……的强循环之中,在这样的过程中,最后的结果只会越来越牢固,自己的体系也会慢慢形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是另一种维度的穿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yw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