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开心在歇业回家,无所事事颇为无聊而焦虑的时候。因为互联网这根线,而链接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因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也因相同的问题卡点而彼此赋能。一起在生活的道路上,向更好的方向前进。
我们都是想要在阅读和写作上,能够有所收获的一群人。也因自己没有足够的自律性,不能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又渴望能在阅读和写作上有所建树,以此来不断提高自我能力。于是有了,读书写作打卡营的诞生。
我们大家彼此监督,每天无论有多忙多累,都要输出一份自己的,姑且叫它记录笔记。因为我们没有老师辅导,没有对应的课程学习。所以也就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不限题材框架的随写。
可以是生活中经历的点滴失败或成功,欢笑或悲伤。也可以是阅读一本书中的某一句话的感悟,或是读书笔记。
总之什么都可以写,每天都写。我们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是一撮而就而成功的,也不是一开始做就能够做得很完美的。
所以,哪怕是写出像屎一样的垃圾,哪怕是口水话流水账,语句不通行文不畅也无所谓,我们相信量变引起质变。因为我们都是一群没有基础的人,所以我们不追求什么速成,不期待什么快速的成功。我们只要相信自己,不停的写持续行动,日拱一卒的这样日积月累,在时间的复利下总能看到变化,总会有收获的时候。
当我们有人,不知道写什么时,没啥可写时,写不出什么时。我们也会一起在群里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或个人观点建议等。这样就不怕卡壳出现倦怠期。
特别是我们小赵同学的,《西峪惨案》连载故事,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们所有的人目光。
这是一件真实的,发生在山西西峪村的,一场惨无人道的惨案。记载了西峪村抗日战争时,全村人被日本人活埋的史实。
而我们听到的故事,是我们的小赵同学亲赴西峪村,对《西裕惨案》记录的作者,一位革命老支书的采访而来。
由于这个连载故事才开始没多久,而我们的小赵同学也不是专业的采访人员,所以采访得不是那么连贯,就让我有种只可意会言传不了的感觉。
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从小赵同学笔下娓娓道来的,那位老支书的革命精神。他具有钢的意志,党的灵魂。读过几年书的老支书,一辈子都在为党为国家而奋斗。
老支书的一生都是在为他人而活,所以即使现在他的家里也是一贫如洗,40多岁的儿子都还没有结婚。他不接受国家的馈赠,他说自己有手有脚,不想给国家添麻烦。
还有老支书《东周列国》的笔记,从第一回到第七十三回。加上一些报子摘要,重要事件记录等,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好几大本。
这个老革命故事,让我有种亲临现场,与革命先辈面对面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我有充足的理由坚持写作,持续行动。
感谢互联网,将来自五湖四海,又互不相识的我们链接在一起。感谢我们的群主海风同学,是她让我们最终聚集在一起。也感谢小赵同学的连载故事,给我们枯燥的阅读写作道路,增加了一些活力和行动的动力。
我也要感谢自己,感谢自己学会借助大家的力量,让自己可以坚持记录。也希望自己在阅读写作这条大道上,持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