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户为什么要来?
首先,他们是你的目标用户,是有群社交需要的用户;
找到一个种子用户聚集的圈子,尽量把这里的用户都变成你的用户,把这个圈子做成你的圈子。
其次,他们非常认同你的产品,甚至愿意帮你传播;
社群互动:能够满足群聊、资源分享、等互动功能;
资源丰富:多个资源类型(内容、人),用户可以自己筛选、以便得到不同的资源;
功能好用:操作便捷,优质的交互体验是产品的基础;
二、用户为什么经常来?(如何提升用户活跃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6922949/35e1bd32ec09e17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6922949/4abb78e2b3faebd9.jpg)
1.有需求(兴趣、习惯):入口,且形成外围力。“有需求”显然是用户进入此围城的入口,一旦进入,又是此围城的围墙,如果要出去,必然遇到此围墙,在外围力的“监管”会有一道筛选,如果用户逃离的力量大于外围力,则用户会退出这个围城;如果外围力大于逃离的力量,则用户又会回到内循环中去。
2.沟通\互动\内容沉淀:底层结构。是内循环的基础,用户持续地在内循环中做的事情主要是沟通互动和内容沉淀,耗费用户的主要时间。
3.拓展人脉/成就排名:中心力。中心力的产生其实就是用户通过拓展人脉、跟他人比较,以实现自我。所以会产生最强的需求动力,形成整个内循环的中心动力,等于是心脏部位。
4.获取资源:释放动力。获得资源可能来自沟通互动和内容沉淀的过程中,也可能来自人脉拓展和排名的结果。不管从哪来获取,这都是一个释放动力的过程。释放的结果重新作用到沟通和内容沉淀上,实现与底层结构的链接,完成内循环的闭环。
总结:
增强底层结构的趣味性,使外围力变强,用户准备逃离时被外围力困住而返回内循环,增加的方式可能是通过内容优化,也可能是增加产品玩法;
增强中心力,即便底层没什么好玩的,也会让用户在现有的底层结构中更加持续地留在内循环内。内循环和中心力越强,用户的粘性才能越高。
要想提高用户粘性:增强内循环+增加中心力
建议:
通过深度链接技术可以让用户体验到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而且可以让用户在整个生命周期里都有独特的体验,从而继续在APP里活跃并且保持一个较好的留存。
如:用户初用产品,应该给用户一些可看的内容、能抓住眼球的内容,这样下次才有机会再打开app;这里说的不是单单的把用户发的东西拿过来作为推荐,而是说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内容策划区,甚至可以不是群,哪怕就是时事话题、电影点评、活动安排、推荐事件等等,让平台内容更丰满一点;而群只是内容里的一个关联群或者推荐,这些群就是我们平台的种子群,示范群;很多平台冷启动的时候,都是靠的资讯娱乐带量,我们也可以借鉴类似的方式,并且和“群”结合的自然些。
三、用户为什么邀请好友来?
1.产品自身优势足够优势,用户自发邀请好友加入;
2.邀请有奖励,让用户得到额外的好处。如:
群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给予群主一定的奖励;
成员邀请好友加入后,可以给予奖励;
例如:网盘,邀请的人越多,拥有的空间就越大;翻墙工具,邀请成功后,邀请者和被邀请者都能免费使用若干时间。
机制只是个附着在产品价值边上的导流渠道,而不是根本。根本是产品的用户价值,说俗了就是你的产品魅力能否吸引别人长期用你,而不是占点小便宜之后迅速离开。
2016-10-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