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原文
我们读书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而最好的书,其实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一本书,自已就可以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可是,对于自己的生活,我们常常是有经验,没反思。如果我们只有经验 ,没有反思,我们的经验可能让自己在错误的假设下越走越远……
有一次,我听到一个朋友说:“教育的根本定义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经验的解读方式。”
我很喜欢这个定义。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告诉你多少新知识,而是让你学会如何重新解读旧经历,产生新行为。想一想,我们愿意花钱去上商学院,学习别人的案例来改变自己的管理行为,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生活编辑成案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A1
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培根也曾说过,“吏使人明智,因为以吏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是一面镜子,为我们当下或明天的决定提供借鉴。往小的方面说,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部历史,即我们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我们读历史、名人传记,包括各类书籍就是读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但是,与我们最切身相关的却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这也是一部历史,一部完全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同样可以通过阅读、研究它,从中得到借鉴,自己也可以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近在眼前的金子,而跑到别处去挖掘呢。
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学到知识,取得成长吗?学到知识是为了改变自已、完善自己,所以,读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改变和完善自己。而要改变的其实是自己原有的方法、经验和思想。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影响,慢慢积累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我们靠这套经验来应对生活的一切,当然,这里面有对的,也有错的。如果我们不学习不反思,我们就永远靠这套经验一直生活下去,即使它是错的。所以我们读书,希望能从别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中学到点什么,从而来改变自己对原有经验的解读方式。但是,我们也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我们为什么不将它们记录下来,编缉成案例,加以分析、反思。通过解读自己旧经历,产生新行为,从而改变和完善自己,这样不是更便利和实际吗?毕竟自己的经历比别人的更适合自己,更有指导意义,不是吗?
A2
从今天开始,要将自己一些重要的经历记录下来,留意每天那些值得反思的经历,通过日记记录下来,并形成案例。然后对着自己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思。最后再进行分类和归档。这样就方便自己随时按类别进行复习,反思,温故知新,从而真正的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对原有经验的解读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