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与精选。
纸质书封面关于作者:
李柘远,生于1991年。18岁时从厦门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是该校300多年历史上从中国福建直接录取的第一名本科新生,大学四年均获全额奖学金。耶鲁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 曾入职高盛公司任投行部分析师,目前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出版作品《不如去闯》并在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首发式。 (摘自百度百科)
关于本书:
留学和自主创业目前是90后、00后年轻人发展的潮流之一。在《不如去闯》一书中,李柘远巨细无遗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大到阶段性人生规划,小到留学申请的论文写作、面试准备,手把手指导当下年轻人走向成功,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他以自己的经历证明,成功有道,这个“道”,就是自励心、行动力和规划力的战果,不是一碗又一碗的鸡汤就可以催化出来的。(摘自百度百科)
成就:小学、高中重点中学、18岁耶鲁大学就读本科、22岁高盛就职,24岁自主创业,25岁哈佛大学就读MBA(在读)。
作者用自己的成就作为基石,把自己的奋斗史毫无保留的分享在书本里。
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这是一本自传,也是一本励志书、成功学教科书、也可以认为是一本育儿书。
自传、励志
自传是因为书里面所有的文字都是描述的作者的经历,所做、所为、所思、所想。从作者放弃保送清华北大,选择世界顶尖大学——耶鲁大学作为升学目标开始,到目前在读的哈佛大学商学院。书中事无巨细的写明白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及如何努力才换来所有人艳羡的经历。
作者在高一的时候就立下了考进耶鲁的梦想,并且在高中三年内不断打好基础,与全世界的学生竞争。在我们还在为大学能考上什么学校苦恼的时候,他已经默默的以接近满分的成绩通过托福考试,以及高分通过比托福和大学四六级难上很多倍的SAT考试。为了能被耶鲁录取,他必须具备比普通人更具影响力的成绩和课外活动(美国大学录取看的不止是分数的高低,还需要考察课外活动)。在忙于考试之余,还是高中生的他,像大学社团社长一样组织同学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类似大型辩论会,后文简称“联模大会”)。这项世界级活动,足以给作者的课外活动增色不少。加上他学业成绩优异,英语水平也完全ok(最后录取面试是全程英文交流)。这个福建省第一位被世界顶尖大学录取的本科生——李柘远,诞生了。
百科词条:模拟联合国大会、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MBA)
成功学教科书
为什么说是成功学教科书?
因为这里面有太多作者亲力亲为的经验。
我们经常无奈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我们英语学不好?
为什么单词背了又忘?
为什么我找不到好工作?
为什么他能够参加这世界级的活动?
这些疑问,在书里几乎都能够得到答案。
作者把自己从高一备考开始:如何攻克英语,如何组织课外活动,如何写出漂亮的文书,如何准备面试,如何顺利成为高盛员工,作为职场新人如何得到上司赏识。等等方面,都仔细地写出自己的方法和心得。涉猎的内容不限于学生,还有职场的态度。非常受用。
我认为作者能够走到今天的成功,最宝贵的品质就是:敢想、敢做。
敢想。这一点确实超乎常人,至少超越了我在他那个年纪的思维。
作者在书中提到他9岁时喜欢养蚕(这种事情我小时候也干过),但是当他的蚕养得硕果累累、蚕满为患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跑到少年宫门口兜售蚕宝宝,并且将赚得的钱用于做公益。如果你在这个年纪,能够想出如此机智想法,并且又能大方的将自己的第一桶金贡献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吗。作者的才思敏捷和大气的人格,从这么小就开始展露出来了,你大概也不奇怪他能想出冲刺世界顶尖大学的想法了吧。
敢做。敢于打破常规,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联模大会在08年的时候还只有北上广的有名大学有参赛资格,作者为了让自己的课外活动抢眼,看中了这次活动。并且从上网查资料开始到联系老师,联系主办方争取参赛资格,再到报名成功,总共花费仅仅不到一周的时间。这种说做就做的执行力让人生畏!我想,正是这样惊人的执行力和毅力,助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勇往直前走到今天。
作者在书中罗列了自己的成功秘诀:todo-list
不论大小事情,作者都会给自己制定目标,每天都会制定小计划,并且完成它。文中大部分篇幅提到todo-list、冲出舒适区等词汇。他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忍受的强大压力,并且认为这是年轻时候应该做的,“年轻时奋斗总比老了再奋斗要好”这是书中的原话。
文后我会贴出一些精选,也许你能更加深切得感受到作者的本意。
育儿参考书
为什么说是育儿书,作者结婚了吗?
并不是。
我觉得是一本育儿书,并不是夸作者。而是夸他的妈妈。
作者的母亲是温柔的,从来都是身教大于言传,是作者最大的精神支柱。我觉得作者的母亲有几点很好的品质:
1、是一位读书爱好者。作者多次写到经常与妈妈一起看书,探讨。而且作者的母亲是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英语功底自然不在话下。在这样书香氛围浓厚的家庭,总会耳濡目染一些爱读书的气质。
2、相信、鼓励。作者在书中写到初中时因为爱旅游,成为了携程旅游的爱问知识平台的旅游专家顾问。有时候因为回答的问题多而熬到晚上11点多(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是很晚了),作者还担心妈妈会不高兴,去问妈妈的意见。结果他母亲非但没有责怪他,还鼓励他:“你现在是专家了,做事要更加谨慎一些,不要让提问题的人失望。”。这样暖心的话,应该是每一位孩子都想听到的话罢!
或许你们善年轻、也许你们已过而立之年、不惑之年。人生不可复制,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像作者这样高瞻远瞩,但是我们还有余生,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余生很长,请不要气馁;
余生很短,请好好珍惜。
精选篇章
看着激动的时候,我就想把它们摘出来,这里列出几个我认为很刺激人的段落,与你一同感受作者的强大气场。
9岁
“很多中国小孩都养过蚕,我也对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喜爱有加。四年级时还成了同学们公认的养蚕大王—愣是把4条小蚕养成了一大窝几千条蚕,挤挤挨挨,蔚为大观(有密集恐惧症的同学不要脑补)。
这么多蚕我一个人养不过来,就送给感兴趣的同学和宿舍院里的小伙伴们。送过之后,尚余两千多条。
怎么办?卖!
一个周六下午阳光明媚,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我提着一箱蚕宝宝和一箱桑叶,到市少年宫门口摆摊—那儿全是孩子和家长,生意想不好都难。
一块钱3条,两块钱7条,一袋新鲜桑叶5毛钱……我就这么热火朝天地卖开了,生意红火得引来了附近的城管大叔。
那时我本来就个儿小,还被一群人围着,城管从远处压根看不清小贩是谁。记得他凶神恶煞风驰电掣地赶过来,边走边怒喝:“散开散开!少年宫门口不能随便摆摊不知道吗!”
小孩子们被吓跑了,我也就进入了城管大叔的眼帘。看到是这么“小只”的小贩,大叔态度瞬间好了起来。
“小朋友怎么不在家好好读书啊?这里不能卖东西的,知道吗?快回家吧。”
等他发现箱子里可爱的蚕宝宝时,眼神又进一步柔软了下来,似乎还透出点父爱。
“叔叔,对不起。再让我卖一个小时可以吗?我是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我最近与西部小伙伴手拉手结对子,资助两个宁夏农村的小朋友。我想用卖蚕的钱给他们买一些文具。妈妈很支持我这么做,叔叔能不赶我走吗?”
城管大叔一定被我的诚恳打动了,完全没了轰我的意思。
我趁热打铁:“叔叔,你的孩子一定也喜欢蚕宝宝吧?我送你10条小蚕和3袋桑叶,你带回家,孩子肯定会特别开心……”
城管大叔哈哈大笑:“小屁孩很精嘛!好,那我这次就给你开绿灯。但是说好了,最多再卖一个小时就要回家,不然别怪我不客气咯。”
“哦,还有,收钱时当心别被大人骗。把摊子往里挪挪,离过路车远点比较安全,听到了吗?”
“好嘞!谢谢叔叔。”我目送大叔远去,继续自己的红火小买卖。
那天下午的营业额是238.5元。如果没记错的话,“资金用途”是这样的:给宁夏手拉手小伙伴买文具用了200块钱,给了一个很可怜的乞讨老奶奶20块钱,剩下的钱犒劳自己—买了少年宫小饭桌的烤鸡腿和炸香肠,还美美地喝了一大杯珍珠奶茶(当时这可是稀罕洋气的饮料呢)。”
第一次写论文
因初稿让教授不太满意。
“如果不大刀阔斧整改,得高分一定是无望的。我不想自己大学生涯的第一篇paper就以B甚至C的成绩收场。
一些在高中成绩永远第一的耶鲁同学可能会说,大学里的课业成绩和排名还那么重要吗?何必让自己过度紧张呢!
可我并不是迷信分数,我只是要努力做到最好。又不是没能力,也不是没精力,更不是没时间,只要有一个机会,我为什么不好好拼一下?这大学里的第一篇paper,再苦再烦我也要咬着牙写出彩。不为让教授对我这个留学生刮目相看,只为不违本心、对自己负责。
终稿提交前还有一个周五加周末两天,除去其他课业和吃喝拉撒所需的时间,假设这三天每天睡4小时,满打满算还有20小时让我去“力挽狂澜”。
定好了目标就要制订计划付诸行动。
第一步:找教授面对面逐条讨论邮件中的反馈
执行情况:按时完成
执行时间:周五下午四点,教授的Office Hour(上班时间)
过程与收获:教授非常耐心地同我过了一遍修辞分析的三大要素,并发给我数篇修辞分析例文去自学与研究。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曙光重现。
第二步:研读教授推荐的范文,仔细分析行文结构与论点
执行情况:按时完成
执行时间:周五晚饭后,直到周六凌晨一点多
过程与收获:读第一篇时磕绊犹存,读第二、第三、第四篇时逐渐找到了门道,等读最后一篇时已经能轻而易举地抓住分析者的行文结构与分析方法。算是终于入了门!
第三步:重新构思自己的论文,列好提纲待下笔
执行情况:按时完成
执行时间:周六凌晨,直到快四点(灌了自己两杯苦咖)
过程与收获:结合研究范文的所得,忍住袭来的困意,趁热打铁再读待分析的Little Asia on the Hill,提炼出若干处最典型的ethos(信誉证明),pathos(情感证明)和logos(逻辑证明)用法,摒弃之前逐段分析的错误方式,以“开头段+ethos分析+pathos分析+logos分析+结尾段”的形式列好了提纲。
第四步:打鸡血“憋纸”
执行情况:提前完成
执行时间:周六上午八点半开始,直到深夜近十二点(心里装着写paper(论文)的任务,早上七点多就醒了。索性不再睡回笼觉,一个鲤鱼打挺起床跑步冲澡进图书馆)
过程与收获:经过前面三步的“洗礼”,已经摆脱了写第一稿时的纠结和不自信,全程满血状态,下笔如有神,较原设想提前两小时完成4整页的写作,神清气爽喜不自胜,差点在午夜门可罗雀的图书馆里引吭高歌。
第五步:细读全稿,二次修改
执行情况:按时完成
执行时间:周日上午十点(带着前晚第二稿大功告成的喜悦与安定感,愣是没被醉酒而聒噪的美国楼友们干扰,一觉怒睡到八点半)
过程与收获:用充电至满格的脑子再审论文,发现一些行文上的瑕疵,但对总体结构和论点依然满意,算是给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
第六步:约见英文写作中心辅导老师,进一步修改(The Yale English Writing Center,是耶鲁为学生提供各类写作指导的组织,大多数辅导老师是教英语文学或写作多年之后退休的老教授,经验丰富)
执行情况:按时完成
执行时间:周日下午三点到三点半
过程与收获:拜访辅导老师前,我把第一稿和第二稿都提前发给了她。这位七十多岁的慈祥老教授竟然在我去之前便仔细读完了两篇稿,并在第二篇草稿上用铅笔注上了近十条修改建议,有对语言的雕琢,也有对论点的加强。老太太肯定了我第二篇的巨大进步—又是一颗定心丸。半小时的深入交流帮我把论文质量又往上提了一大截。
第七步:修改,定稿,提交
执行情况:按时完成
执行时间:周日下午四点到六点
过程与收获:带着老教授给的指导与信心,我再次回到图书馆那个被自己快坐出永久屁股印儿的沙发椅上,打开电脑逐段润色,终于在晚饭前给这篇论文画上了休止符。
从周五下午四点打响整改论文的第一枪,到周日傍晚六点完成第七个步骤,点击“提交”,我度过了在大一时最紧凑而富有能量的一个周末。
诚然,在这个周末我是个眼里只有论文和学习的typical Asian nerd(典型亚洲书呆子),在这个周末很多朋友都在party上把酒言欢,对背着大书包穿梭于宿舍和图书馆的我表示重度不解,在这个周末的午夜时分的图书馆只有书陪着我,但为了实现这48小时内的唯一目标—把paper写好,我甘愿屏蔽所有玩乐懈怠的诱惑,把图书馆窗外不绝于耳的谈笑声当作最优美的背景音乐,一个人默默走完这个先苦后甜的过程。
这就是我在耶鲁写第一篇论文的故事。而你一定能看出,在耶鲁写论文,是不可能东拼西凑蒙混过关的。哪怕是写一篇仅有4页的小paper,也要读大量文献、构思、写草稿、找教授讨论,直至定稿。每次写论文,都是一次对新事物完整而透彻的学习。只有读完成百上千页的书,才能将其中的精华结合成自己的论点,浓缩在一篇论文里。
有时,棘手的论文实在可以剥人几层皮。我就数次看到写完大论文的同学露出“劫后余生”的表情,也多次听到“写完这篇论文再照镜子,觉得仿佛老了十岁”之类的感叹。”
职场新人的态度
“12月底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开电话讨论会,突然收到来自万洲项目的执行董事Yvonne的电邮。这是一封发给组里所有经理和分析师的“紧急求助”邮件。
各位:万洲项目即将开展生物资产尽职调查工作。目前,万洲项目上的所有banker都在彻夜加班搭建财务模型、撰写招股书关键章节,无人能参加下周的尽调。本次尽调历时三天,从12月29日到31日,地点是河南驻马店的万洲肉猪基地,主要工作是猪舍考察和猪只盘点—也就是“数猪”。我们急需一位男banker的援手,协助万洲团队完成本次尽调工作。不胜感谢。
收到邮件的同时,办公室也炸开了锅。
“Holy cow,数猪啊!太牛了。”
“生物资产尽调好像很有趣。之前纽约团队做过一家渔业公司项目,据说还潜水去考察了他们的水产养殖呢。”
“竟然在2013年最后三天去尽调,是不是要在猪圈跨年,与猪共舞了?有点狠啊。谁会想去?”
听着同事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再一次读完言简意赅的求助邮件,我不由手心发烫心跳加速。那是每次机会来临时我的必然反应。
万洲IPO是我梦寐以求希望加入的项目。本以为已与它失之交臂,可现在柳暗花明又一村,良机从天而降,虽然只是项目工作的“边角料”—三天而已的生物资产尽调。
但是再次要的工作也是工作,是项目胜利完成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何况,要想争取到机会,就绝不能对机会挑肥拣瘦。当大多数人在脏活累活面前望而却步时,如果你能知难而进,就已经赢了一半。
三十秒后,我作出了决定—自告奋勇去数猪。
我即刻拨通Yvonne的电话,告知她我可以帮忙,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我得拿到几位自己所在团队上司的批准。
求助邮件发出没多久就收到应援,正在香港焦头烂额着的Yvonne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第二步,我火速给自己的两位执行董事上司发邮件解释了万洲生物资产盘点的事,说明自己愿意熬通宵把项目工作提前做好,且去河南出差不会耽误太多时间。
与此同时,我跟几位在北京办公室的项目小boss和分析师口头说明了情况,直接获得了他们的批准和支持。
一小时后,两位大boss也爽快地给我开了绿灯。其中一个还不忘在邮件末尾祝我good luck and have fun(好运并享受此过程)。
带着所有团队的批准,我马上给Yvonne发去了确认邮件。
“Leo,你是唯一回复愿意帮忙的,真的非常感谢。快过新年了,却得麻烦你跑一趟河南农村,难为你了。我马上让团队把你加入万洲工作组邮箱,提前准备就绪。”电话那头传来Yvonne如释重负又略带歉意的声音。”
对于“哈佛学生凌晨4点半挑灯夜读”网络红文的证实:
“调查后的想法
整轮尽调结果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哈佛学生没有大众舆论所描绘的那样“努力”和“苦逼”—你看,他们并不是每天都刷夜学习啊。
且慢,“熬夜”与“勤奋程度”真的成直接正相关吗?哈佛学生,或者说以哈佛和耶鲁学生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学生真的不那么刻苦吗?
我认为,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不太合理,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我没有看到谁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这些学校学生崇尚的,是一个叫作“productiveness”(效率,多产)的词。
我没有在国内读大学的经历,不好对咱们国家的大学生妄加评论。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哈佛耶鲁的绝大多数学生都相当productive,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
1. 相较于国内同学,他们不轻易翘课(在很多美国大学,翘课是要扣很多分的)。
2. 上课时全神贯注听讲、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实时向教授发问,甚至展开一场辩论。力求在下课前就把新知识点都搞明白,而不是抱着“听不懂也没关系,反正课后还能补习”的补救心态。
3. 几乎所有人都会用Google Calendar等工具做每天的To-do list,把当天的学习任务用“1、2、3”列出来。一些同学还会进一步划分优先级,给自己设置完成一项功课的时限。
4. Work hard, play hard—该学时就集中精力学,该玩时就使劲玩。我的很多同学前一晚还在派对上喝酒狂欢,第二天就可以做到完全地与世隔绝。他们会把自己“关起来”,心无旁骛地读完一本书、做完一份习题集、写好一篇论文。你有时会找不到已切换成学习模式的他们:手机关机,Facebook message和E-mail都不回。高强度的闭关,往往能帮他们在短时间内快准狠地把学习任务搞定。
5. 带着清晰任务去学:我的很多同学在学习时都会带着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比如,我读这本书,就是要找到A、 B、 C三个证据,来支持我的论文观点;我下午去上这堂复习课,就是为了搞懂xx概念、yy函数、zz曲线,不弄明白不回家。有了目标,或者说目的,效率往往会高很多,而不是迷迷糊糊地学了一通,到头来还是不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
有了上面这些让人非常productive的习惯,难道还需要每天都为了学习熬夜到凌晨四点半吗?
以熬夜伤身为前提的刻苦,不是好刻苦。
不要再盲目崇拜“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了,那不真实,也挺愚蠢。”
如何缓解乃至根治拖延症?
“首先咱们得知道,不管是拖延还是不拖,事情总在那儿等着我们去完成,即使拖过了初一也拖不过十五。
“长痛”vs“短痛”,你要选哪个?
不拖泥带水地把一件事做完的过程,固然会有疲惫纠结甚至抓狂,但这还算是“短痛”;而拖着任务不完成所产生的不安稳感,尤其是被deadline追着的压迫感,只要你不把事做完,就会如影随形地一直折腾你,这实在算是“长痛”,而且还是深入到精神层面的“痛”。“长痛”不如“短痛”,所以咬咬牙逼自己立马把事情做完,绝对是更明智的选择。更何况,同完成任务后的那种如释重负的愉悦感相比,“短痛”实在算不上什么。
能两分钟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
我的一位成功人士忘年交,执行力卓越得令我生畏。他的一句座右铭,是“能两分钟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
比如,动动指头就能处理的工作微信,现在就发;动动嘴唇就能打的业务伙伴电话,立刻就打。如果他的秘书稍微磨叽了一点,他就会不留情面地问道:“你难道是在等黄道吉日吗?”
几个团队核心成员起初曾叫苦不迭,对霸道上司的严格作风倍感压力。但渐渐地,他们不再抱怨,开始变得心服口服,更是庆幸遇到了一位雷厉风行的好老板。而这位大咖的公司,成立区区两年就已经在业界风生水起,盈利节节攀升,还在年初成功上市新三板。
在心里种下这句话:能两分钟解决的事,绝不拖到第三分钟去做。每天默念和践行,让这条信则牢牢扎根在自己的观念里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