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向西,再向西,过了嘉峪关,过瓜州,直奔敦煌。
风景变得越来越单调,天地呈现出一种地老天荒般的混沌,放眼望去,满目皆是土黄色的沙砾,铁锈色的小山。沙砾中当然有植物,像芨芨草,梭梭草,沙棘等,一蓬蓬,一簇簇,紧紧拥抱在一起,根则吸附在一小块一小块的沙丘上,灰扑扑的,与沙砾融为一体,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在骤然而起的漫天沙尘中,卑微而又顽强的苟活着。
敦煌敦煌,这茫茫戈壁滩中的一片绿洲,丝绸之路上无比重要的站点,作为莫高窟的所在地,在这两千多年间,承载了太多的关注与守望……两千多年前,西汉张骞开通了丝绸之路;历经一千六百多年,形成了当今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它们经受历史的考验,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们就是我们中国十六个朝代的见证……
敦煌在鸣沙山看到的茫茫无际的大漠给人以震撼,你想象不到满眼的黄沙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水源是什么感觉。难怪唐玄宗时期张议潮派了十队人马长安,只有一队人马用了两年时间到达,只是为了送“丝路通了”四个字!是啊,现当代的我们,整天玩着微信,聊着QQ,四个字不到一秒钟就能传达,何以在唐代就用了两年,732个日日夜夜!
敦煌“就在天的那边
很远很远
有美丽的月牙泉
它是天的镜子
沙漠的眼
星星沐浴的乐园
从那年我月牙泉边走过
从此以后魂绕梦牵……”
鸣沙山下的月牙泉酷似一弯新月,又像一位美丽的少女,静静地依偎在鸣沙山的怀抱里,让人顿生怜爱之情。这“沙漠第一泉”终有消失的那一天,但愿我来得还不晚……
敦煌看了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后再去欣赏莫高窟,有种别样的滋味。1908年,让我们永远记住了王道士王圆箓的名字,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的《道士塔》一文中专门骂过他的卖国行径,是他拨开尘封已久的门壁,让无数珍宝得以重见天日;是他让四万多件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流入他国……于是,敦煌的藏经,以英国人最全,法国人最精,俄国人最多,而中国人最烂最不完整之现状。当这些珍宝在大英博物馆展出的时候,真不知道该为中国先辈的智慧而骄傲还是为中国人的漠视,无知而羞愧。敦煌,痛在每个人心里。
置身洞窟之中,我欣赏到了衣袂飘飘的婀娜飞天,凝视到了大佛禅悟淡定的微笑,仿佛还聆听到了千年洞窟里佛法的雷音。在它面前,人是何等的渺小与卑微,如我,如蝼蚁。
敦煌曾经的喧嚣,已变成羌笛一曲;曾经的繁华,已变成一把黄沙。可丝绸之路一直都在,莫高窟一直都在,它不会离开,因为,它是我们从两千一百年前走来的祖先,它包含着多少守望,多少誓言啊,它就是我们的汉朝,隋朝,唐朝,它就是我们的历朝历代,它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