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期间,我国人民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七大姑八大姨日益增长的问候需求和青年群众车房收入婚嫁生娃之间的矛盾。
过年时,游子返乡,家人团聚,本是十分喜庆的事情。
可我一想到不久拜年春客开始,届时三大爷二舅子,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们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我就觉得自己得了一种不想走亲的“病”。
感觉自己又将经历一次大型的人口普查,参与一场丰富的调研活动。
各位七大姑八大姨们的尴尬问题将接踵而至,肯定让我应接不暇。
“什么时候结婚啊”
“房子买在哪里啊”
“人家谁谁二胎都生了,你咋还没个对象呢?”
“怎么又换工作了,一个月赚多少钱啊”

此类问题,我都得打起精神小心应付,还不一定能尽人意。实在比我早起拉伸半小时还要煎熬。
去年春节,我亲爱的表姑们就对我送出了亲切的问候。
我们一大家子(包括我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扩散出的亲戚)聚集在外婆家吃饭,我因有事中午才到,刚踏进院子就被阿姨们招呼到旁问候起来。
大姨询问我从事工作,我告知她自由职业。二姨马上就问到“到底做啥,什么自由职业?”
我耐着性子给她讲解。三姨却是飞快打断我的话劝说到“还是找个正经营生,不能白上个大学了”我只得悻悻垂下头去,笑而不语。
她们接而很自然问到我的收入问题,我据实回答她们。“哎呀,真是有本事呢,赚大钱哩”我谦虚的说讨个生活,难啊。
哪知小娘脱口便出,“赚了就是赚了,还怕小姨我会向你讨要不成”我讪讪笑着,不知如何做答。
她又接着问我婚姻问题,我说已有对象,她便又责问我说有了对象怎么也不带回家来过年,她们好给我把关。
我一面应承着,姑姨们的问题却接连不断抛来,从我对象籍贯,年龄属相生日一直问到了家庭成员,使我不胜其烦。
我碍于情面,敬重她们是我的长辈,只能应声回答着,实在苦不堪言。
后来我赶紧找借口离开了院子,却又分别接收到更多亲戚的问候寒暄,有的甚至只是初次认识。
或许其他青年也有像我一样的经历体验,不知作何感想,反正我是很烦恼七大姑八大姨的问候。
我不喜欢她们的问候,倒不是因为戳到了我的痛处,而是她们谈的话题实在让我不舒服。

为什么谈到这些话题让我不舒服?
个人边界被侵犯
姑姨们侵犯我的边界,且以一种“大家长”的姿态堂而皇之的评头论足,甚至企图为我指点迷津。
他们时常想要拯救别人,会觉得“这侄子现在还没个好工作,怕是给他落实下”。
而当我对这种好意的侵犯表现出不满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的联系与我们很紧密,“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说的”。
殊不知,本质上我之所想与他们并不同,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明白“我有自己的人生,不希望别人乱插手的那种人生”
社会距离冲突
“社会距离”主要指的是“对他人与自我的关系距离远近的觉知”。比如我们和家人的社会距离教近,和非家人的距离较远。
但当不熟的亲戚问我们这些隐私问题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原因在于:
虽然我们是所谓的一家人,在血缘关系上确实可能属于“社会距离较近”一类。
但是,因为不熟,我们与亲戚的情感联结很弱,那么我们所产生的这种疏远的距离感,并不能因处于同一个家族而弥补。
遗憾的是,大部分亲戚并意识不到这点。
他们甚至会认为越是直接,越是那些我们不爱听的说教,才是真正关心我们的表现。
他们还会宣称“我是你xx,所以我才说你,换别人我还不乐意讲呢”。

我们相信距离产生美。
他们却往往因为人情,因为血缘,或是因为性格,因为维系的长辈亲戚身份。
对我们发起寒暄及问候,不经意跨越距离,尴尬过界破坏了单薄的距离美。
造成此种问候使我不舒服的根本原因在于边界侵犯。而我似乎不能单方面规避这种侵犯。
我忍受着亲戚长辈的盘问,关心,问候,他们甚至义正言辞的指责及安排(如相亲,工作)我。
我给他们解释新兴的事物如关于我工作之类,他们会用经验主义规劝我守规矩,踏实地。
我试图与他们沟通解决,却经常换来长辈的教导,说自己不懂事,翅膀硬了等种种责备…
可见,“家长”们很难从固有的圈中跳出来,转变自己的角色属性。
中国古今家庭结构中,长辈尤其是父母,往往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方。多数孩子在成年乃至不惑,仍笼罩在父辈的萌荫管教之下,此说父为子纲。
集中的权利和责任让他们过度依赖或苛求孩子,而确实诸多家长都为了孩子付出极多,在家庭添丁之后,他们的生活重心,是围绕孩子的。
尤其家庭(家族)妇女,几乎所有心血都注入到孩子身上。他们多捆绑式的与孩子链接,多有母凭子贵的臆想。
但我们步入了新时代,各种思想的冲击,将纽带束缚打破。
孩子们越来越渴望独立,平等,越发希望能有自己的生活及规划,也渐渐不喜欢不服气父辈们的管教。
面对这种难堪尴尬的处境,我们到底如何做到尽可能避免。

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当然,是双方的且适用于每一人。
做为长辈,首先应当了解孩子的状况,学会建议而不是说教和命令。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孩子虽然会遇到挫折,但他也已经有能力独自面对挫折,解决问题。
其次长辈要尊重子女的想法和选择。不再苦口婆心劝说子女接受自己的观点。孩子们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并面对随之而来的结果(无论好坏)。
最后,长辈们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不仅仅是做为一个父母亲,而是做为一个个人的生活。
不再过度依赖或苛求孩子的关注与情感支持,(可以将这种需求的实现分散到伴侣,友人身上)。
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重心,不事无巨细干涉孩子的生活,给彼此一个自由舒适的时空。
值得注意的一点,分离不是断绝往来,长辈仍可以向孩子提供支持与建议,孩子也当尊敬长辈,履行孝道。
孩子的人生终要自己扛起,长辈家长无法也无权代劳,只有当孩子自己学会负责,成长起来,才能承担自己的家庭、社会责任。

而我们做为子女的,想要保持距离美,保证自己个人边界不被侵犯,摆脱这种不舒服的尴尬,也不得不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约束。
首先,得倾听自己的感受,确定自己喜欢的生活是什么样。定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再过着为了赢得他们赞许的生活。
既是独立,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认可的生活自然不会苟同。
定义生活之后,得明确自己的界限,回忆一下以前春节个人界限被侵犯的经历,把不能接受的事和问题都列出来。
今年如果遇到同样的情景,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婉转礼貌的表达出来,也可以礼貌的拒绝回答问题。
在拒绝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陷入恐惧,愧疚和自我怀疑的纠结中。
向关切问候的长辈说不,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人会因此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好女儿好孩子。
但为了建立边界,不烦恼于各种问候,我们还是得允许自己设置界限,并坚定不移的维护它。
哪些问题对于自己来说是侵犯个人边界的,我们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可清晰明确的表达出来,大胆说不!
最后,我们依然可以尝试建立新的相处模式。别总是要求长辈先做出改变,我们可以不必迎合他们,却要尊重他们,在此前提下主动寻求融洽的相处与互动。
比如遇到隐私的问题时,可避而不答,谈论长辈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夸赞长辈亲属优点,将话题转移引入到其他方面。
另外,所有曲线救国的方法都是为了尊重对方,不扫他们颜面,而不代表一直妥协退步边界。
如果别人纠缠不清,一直提出冒犯边界的问题,礼貌平和的说“这个问题我不太想谈论”,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愿新年里大家都能自由自在,开心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