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内卷、大厂裁员、疫情多地频发,易烊千玺考编上岸引得全网热评,1000多万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到一半。
这个暑假大家继续过得惴惴不安、谨小慎微。
这不禁发人深省,这个浮躁不安、急功近利的社会究竟遭遇了什么?
最近听樊登读书的新书《目标感》对我感触颇深。
尤其是樊老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实用性媚俗”。
为什么财富自由位列当今青年追求的首位?
为什么理财投资课程的火爆程度远超其他类型的课程?
为什么朋友家人聚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谁家又买新房新车了?
这些都是实用性媚俗的表现。
如果我们的价值观仅仅停留在“实现财务自由”“让孩子出人头地变得更成功”等这些功利层面上的时候,你越是讲这种实用性媚俗的话,越是讲那些显得特别接地气的话,因为这些都是老百姓能够理解的话,所以传播范围更广,更多人愿意买单。
这些实用性媚俗,表面看似接地气,却少了一些真正独立的思想和积极的意义感。
也正是这些媚俗的社会教育导向,引发的我们社会越来越卷,越来越错位,大家的焦点在出人头地、赚钱买房、财务自由上。
但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变,而不是迎合。
所以身为讲师、知识工作者不能讲那些让大家觉得很接地气的话,就是要讲我们从书里读到的、认为正确的东西。
们用实用性媚俗的方式去取悦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目标感》的作者总结出来了三条“矛盾心理、疏离感和愤世嫉俗”。
你如果告诉家长“要把孩子盯紧”或者“在酒桌上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察言观色、会表现,就能连升三级”,家长跟孩子说了这些,孩子听了觉得很好去实践,但他很容易产生矛盾心理。
他按照家长的话做了,但做完觉得没那么好,反而越做越痛苦。你越教导孩子,孩子越糟糕。
因为孩子所做的事和他想要追求的更好的生活是分开的,他越做越觉得没有意义,越做越觉得生活无趣,他会陷入不断骂人的状况中出不来,谁敢劝他向善,他就说这是心灵鸡汤,因为他习惯了愤世嫉俗。
这三种问题就是实用性媚俗导致的结果,希望大家能够明辨是非。这是社会上的急功近利风气产生的根源。
听到这个对我感触很深,觉得一语中的,鞭辟入里。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反其道而行,慢就是快,用一种长期主义的心态,做时间的朋友,以时间为护城河,建立属于自己的坚实堡垒。
踏实的砌好自己的一砖一瓦,不再比拼谁又多赚的一套房,谁又获得某个社会奖项,谁又1个月变现了10万。
而社会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文化氛围,对长期主义多一些容忍度。
这样的长期主义者会带来心流感的投入幸福体验、持续性的积极、内心的力量感。
真正的长期主义者,最差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齐帆齐年度写作营第126篇打卡,1063字,累计20999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