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人问我关于日更的话题,为了方便起见,我把自己所有关于「日更」的文章做了一个小结,按照What - Why - How的顺序列了出来。
当然,随着自己日更的继续进行,未来肯定还会产生新的感悟、说不定也会推翻现有的想法,所以这篇小结会定期更新。
关于What:
写作,本质上就是在写你自己:
如果只是为了迎合读者喜欢的「文设 」和「热点 」而写,当然可以写出爆款文、也可以赚到大钱。但一旦时代的风口和读者的口味变了,不仅读者不会再记得你的文章,连你自己可能都不记得,当初为了追热点、东拼西凑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惜。
日更:一场每日健脑运动:
写作和健身一样。如果说每日健身锻炼的是身体,那么每日更新锻炼的,就是大脑。当我还在纠结到底是早上健身还是晚上健身、每次健身多长时间更科学的时候,同事跟我说: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时间锻炼,而是坚持锻炼。
关于Why: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自我成长:
写自己的好处是,多年后再回头看,你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关于某个问题,过去是怎么想的、现在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对后来的生活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日更带给我的改变:
我不想说什么「日更能改变你的人生」这样的大话,但借着日更这个契机,确实对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间,我也变成了那个可以在跟朋友high完之后、到家还能打开电脑更新完、再睡觉的人。
为什么说「有品位」是个巨大的陷阱:
如果没有主动输出,最终定义我们的还是别人的思想。画一幅画、写一篇文章、练一幅字,都属于主动输出。哪怕只是每天花5-10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一下自己的生活,也是比其他人多争取了5-10分钟的「做自己」的时间。
关于How:
分享三条坚持日更的经验:
我从6月底就开始挑战「30天日更」,中途失败又重启无数次,直到10月份才真正坚持到了30天。但是一旦完成第一个「30天」的小目标,接下来的日更就显得水到渠成。
如何度过写作思路枯竭的瓶颈期:
其实写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强迫自己不断地去思考:思考自己到底想说的观点是什么;思考怎样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为什么好的作品,都是有套路的:
刚开始在简书上写作的时候,我是很不屑于用「套路」的,总觉得这就跟销售人员在强买强卖一样。可是真正开始写起来才发现,遵循一定的套路去写作,才是真正地在为读者创造价值。毕竟,我们大多数人写作,不是为了自high,而是为了从读者那里获得正向的反馈。
用精益创业思维来发朋友圈:
通过朋友圈点赞的数量,来判断哪些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最后对这个主题再进行思考、最终形成一篇文章。通过这种方法,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又能从大概率上保证文章内容是读者会感兴趣的、对他们有价值的。
前一篇:
抗干扰的能力,决定了成事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