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国移动的高速发展现象被业界戏称为“大象快跑”。当这头大象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不少人开始质疑甚至指责它的基因似乎存在某种缺陷,最突出的恐怕就是“缺乏互联网基因”。时任董事长王建宙先生曾说“中国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然而,在现有的机制体制下,即便是来了疯子、来了精英,恐怕也只能望而却步、无能为力……
走过了十年有余的中国移动,出身便是国有垄断企业,虽然成立之初就在境外上市、引入了新的治理结构,但“老邮电”的印迹、老国企的基因依旧是无法抹去的。就拿“缺乏互联网基因”来说,并不是说我们不想作为、没有作为,反而是想为而不敢为、想为而不可为、想为而不好为的无奈。“自由、开放、共享、协作”的八字互联网精神在传统运营商的土壤里就无法生存?疯子、偏执狂样的互联网人才在这里就无法发挥价值?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先人早就教导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方式解决问题”,面对新的环境,“转基因”是中国移动的必由之路,其中一条路就是——组织“云”化。
何谓“云”?百度给出的解释是:“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看似玄妙,其实“云”是一种开放能力、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论,为企业成员内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共享提供了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信息技术手段。我认为,在中国移动,有这么几朵云是值得好好研究的:
一、技术层面:“网络资源云+业务支撑云”打造优质、高效、完善、精确的一体化综合网络优势。
运营十余载,中国移动的核心优势其实就是一张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和一个无所不能的支撑系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复杂度越来越高,客户需求的多变使得支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摸清家底、快速调动、自由配置的网络和支撑成为在全业务时代竞争的基础能力,建立起网络资源和业务支撑的“云”,从而达到高效、灵活的业务配置和支撑目的。
二、市场层面:“业务分析云+渠道资源云+信息情报云”提升企业高效协同、精确营销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个性化业务需求突然爆发,传统的电信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全部需求,针对需求及业务的细分、适配变得尤为重要,业务分析云可以通过整合经营分析系统、计费系统、网管系统等客户消费行为数据,最终达到“细分+适配”的功能;“得渠道者得天下”,渠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移动在历经十余年发展形成了一套“自有渠道+社会渠道”的渠道体系,但是渠道之间的协同配合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种渠道优势,快速占领市场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渠道资源云采用“云计算”理念,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变“单兵种”为“集团军”,统一部署、联合行动,在有效发展业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渠道从“号卡销售、话费充值”等低级业务模式向“打造提供综合服务的利润中心”转型;在充分掌握业务、渠道资源后,利用多方资源获取商业信息,巧妙借助“云”思想将商机转化为可迅速推广的产品,借助渠道“云”进行及时的推广、宣传,从而达到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高效的信息传递和执行落地。
三、管理层面:“知识云+制度云+人才云”充分激发组织效能和员工潜力。
市场已从单业务差异化竞争向全业务融合化竞争转型了,要快速应对、更要主动出击,然而,现有的条块化、区域化管理很难达到突破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要求。我们应当整合资源、融合运营,将互联网精神植入企业、植入人心,并使其发生“某种化学反应”,从全业务融合竞争的角度,结合生产、管理、服务,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企业资源整合平台,包含“知识云”、“制度云”、“人才云”等,打破企业内部的壁垒和“信息孤岛”,建立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域的知识共享和资源共享的信息云,提升员工的 自我组织能力,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有效促进信息的流动、知识的分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最佳创新的实践推广,推动从单业务向全业务转型,从职能向“客户导向”转型,提高企业自身的灵活性,赢得全业务竞争中的主动优势,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
虽然,大象的儿子还是大象。但是通过“塑型”、“锻炼”甚至是“转基因”,大象可以孕育出一群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更强的小象,那时,大象带领着群象,即便是在更恶劣的环境下,也一定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跑得更加稳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