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接到田雨邀请的第三天,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匮乏”。当笔下写不出一个字的时候,当思路“打结”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告诉我做成一件事难,做好一件事更难。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是犹豫的,“项城市课题于我无用”是我最初的想法,参与都费劲,更何况是主持,所以第一反应是拒绝。但糊涂老师告诉我:“要考虑长远一点,你以为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都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啊?没有一级一级的积累,你靠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成长?”被这么一激,我就把活接下了。
旁观过几个大咖做课题,虽然也看到她们的辛苦,佩服她们的专业,但说实话都没有自己做体会的深刻。我总认为有些东西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但现在体会到没有厚重的积累,不可能有这些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看似简单的事情都是她们在背后做了无数次尝试才有了现在的举重若轻。“行动”和“旁观”,不仅仅是词义上的差别,更是践行程度上质的飞跃。
借来了专业书籍,立刻翻开去看,觉得学习效果比之前强了很多,这是因为有了压力,因为要拿来用。
就在今天晚上,我明白了:研究意义需要自上而下看课题,是“大而上”的思考或阐述;研究目标是从正面看课题,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所涉及的成长和能力;研究内容是拆开看课题,厘清能做的、会做的、能做好的,是具体的做法,是围绕课题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三者各有侧重、三位一体。并且由研究内容确定的重难点将表现在“理论转化成实践”和“活动的合理有效开展”等方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践行是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当你想做一件事时,请停止观望、不要犹豫,不要想还没做好准备,去做,边做边学,你会发现比你只是单纯的酝酿要好得多,学习成长的同时,连成功也悄然而至,给你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你还在犹豫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