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初级行动者总是太容易失败
当我们持续行动时,对比以往从旁观者视角来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感知是完全不同的。
比如,以往我们作为阅读者,看到一篇几千几万阅读量的文章,内心通常是不起波澜的,看多了朋友圈的爆文,这些内容不过just so so。
但是你自己写作,尤其是在公众号上,你的阅读量一开始可能只是个位数,当你持续的分享转发、在外部进行曝光来为公众号导流的时候,阅读量可能会从个位数上升到几十或者几百。
这种哪怕只是这看似不起眼的变化,你都会特别的敏锐。
有时,小小的进步就会让你一天感到欢喜,而当阅读量下降一点也会让你倍感受挫。
但当你持续做一件事的时间足够的长,长到你可以对这种变化漠不经心的时候,你会更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更加不满足于自己当前的现状。
这种波澜起伏的状态,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做一件事的心态稳定性,太过兴奋容易满足,太过沮丧容易悲观,无论哪种状态都会轻而易举的让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自我毁灭。
心态稳定性是由什么导致的
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种极不稳定的心理体验呢?
我们大部分人,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行动的时候,通常倾向于对外部的变化保持一种过犹不及的敏锐,这种时候我们的感知就像下面这张图,波动起伏看起来很大,时高时低。
而把时间周期拉长看,我们对于以往的这种变化感知更多保持着一种稳定性,因为我们对于事物的客观认知变得更加宽广了,使得这个变化在我们的认知坐标轴上的幅度变得近乎于平稳,类似于下面这张图。
实际上两张图的变化幅度是一样的,只是坐标轴的数值范围不同。它代表着当我们对于事物的客观认知范围,你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以往那些对于你来说像是大风大浪的东西,也变得不值一提了。
但这种客观认知,必须要求你亲身经历、亲自实践,否则就像刚才上面提到的以阅读者的视角和写作者的视角看待阅读量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
心态稳定性对于我们到底有多重要
当我们保持自己的心态稳定时,才能对外部的变化进行冷静的思考和观察,客观的判断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才能沉着的理智的来优化自己的行动。
并且持续做一件事,会帮助我们延迟对当下的满足抑或沮丧,构建起了一个更加高级层次的满足目标和一个对打击抵抗更加强大的内心。
围棋里有一种说法叫“妙手”,这个词形容的是一招实现扭转乾坤,力挽狂澜。
听起来相当振奋人心了,就好比有人在你人生不顺遂的时候告诉你,我有一个办法能让你瞬间逆袭走上人生巅峰,是不是特别的有吸引力?
但真正的高手,其实并不追求这种一子定乾坤的“妙手”。
16岁就获得世界冠军的韩国棋手李昌镐,说过自己从不追求妙手。
每一子,只追求51%的效率,每个回合只比对手多1%,看似微不足道,但一盘下来,基本上能稳操胜局。
一些流传于世的高手,能长时间的被人所记住,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能做到高水平的持续稳定。
如果一个学生,这次考试考90分,下次考试考60分,我们并不会认为这个人有多厉害,更多可能是运气好,而有一个同学每次都考90分,我们才会认为他成绩不错。
最近股市有一点上涨的迹象,相信很多人又开始蠢蠢欲动,一旦进入股市,就想着能够上演以小博大、财富倍增的神话。但即便是巴菲特这样靠投资成为世界顶级富豪的投资大佬,每年的复合投资增长率也只有20%。
在国外有许多通过中了彩票而一夜暴富的人,但这些人大多数没几年就重新回到了当初一贫如洗的状态,有钱的状态并不能维持很久。
持续稳定背后代表的是你对一件事情的驾驭能力,如果不具备驾驭的本领,很多时候会反受其害,得到你不应该的得到,就会失去不该失去的失去。
我还记得,高中时代的老师经常告诉我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习以为常,保持持续稳定。
当我们在行动时,稳态被破坏,为了让自己达到重新到达新的稳态,就需要继续持续行动下去,接着新稳态变成旧稳态,不断反复。
稳态持续被打破,又重新平稳的过程,就是成长。
稳态如何打破,如何建立
打破旧稳态,才能建立更高水平的新稳态。
但稳态应该如何打破,如何建立呢?
毫无疑问,人的成长除了主观能动性因素,还受到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外部环境对人的稳态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如果你经常接触抖音,你的情绪阈值会不断的被挑拨,不停地沉浸其中,但我们知道,这种打破稳态的方式,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导致心智损耗过度。
这些产品最大的问题在于破坏了个人的成长节律。一年有四季,人怀胎要十个月,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一套节律。
原本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十载岁月才能获得的情绪体验,被快速的缩短极大的放大了瞬时的刺激,但又缺少了本该通过实践获得的积累,就好比打了激素一样,会有很多的后遗症。
打破稳态更多是应该是个人的主观选择,当你发现你持续在一个状态很久了,这个时候就应该想办法打破固有稳态,建立新的稳态。
更通俗的说法是,走出舒适圈。
建立新稳态的方式,应该是我们主动的来寻找适合的环境驾驭它,而不是被环境所驱使和控制。
例如,我们在一家公司,发现自己的薪酬水平和能力成长已经停滞不前的时候,就需要重新找到一家更有发展前景、实力更加强大的公司。
而为了寻找到这种环境,你需要持续的行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说的,“你想要得到一样东西,就要让自己先配得上它。”
我们要依靠自己成长的内生节奏,来决定什么时候需要打破稳态,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环境来打破,而节奏感又是在持续行动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把控的。
不找到自己的节奏,就只能永远追逐他人。
这世界上99%的事都与你无关,所以你是选择做独一无二,还是他人的附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