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参加过哈比的培训后,对于这个教学点,我很是好奇,一直在琢磨这个教学点是怎么来的。
因为,在倒推设计一堂训练课,教学点是很重要的部分,没有它,那训练课就不是训练课。就像人如果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和思维一样,那只能是骨架。
往后,我又加入了sow的实践中,慢慢摸索到一些规律。也是老徐说的:训练课包含一个主题,两三个目标,若干教学点。
它的这个结构跟逻辑思维的金字塔结构相似。先确定一个大的方向(主题),再分解出几个小的问题(目标),再把各个小问题分解成可执行的行动(教学点)。
举个栗子:第二周的课,主题是带球与带球跑,然后拆成了三个目标来实现这个主题,第一个是提高带球中的观察能力,第二个是贴身带球与带球跑的选择,第三个是自信的带球。完成了这三个目标的话,就等于掌握了带球与带球跑了。
但是,到这里还只是目标,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因为还没有直接可行的方法。那么如何做才能完成第一个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学点啦!他要边带球边看四周,才能找到空当,得教会他怎样在带球的情况下来观察周围(这就是教学点)。找到空当后要知道把球带到那里去,这里又要教会他知道用脚的各部位带球,并且还需要知道如何躲闪(这也是教学点)。
就是这样分解主题,分解各个目标后,找到如何去做的方法(也就是教学点)。才能让学生真的掌握到,才能完成你的主题训练课!
然而,这只是从现有的教案中来推理。如果没有现成的教案,又该怎样做到确定主题,再推出教学点呢?
以下是老徐的重要讲话:主题一定是从比赛中来,并且只能确定一个。目标是完成这个主题的必要步骤,从头部的非技术目标到脚下的技术目标,不能太多,三个大的目标即可。教学点是完成这些目标的方法,是逐步递进的,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还没掌握抬头观察就想让他带球去空当那是不现实的)来排列的。
清楚了这个结构,我想你上课应该会很清晰了,也应该知道在何时应该只关注哪个教学点了。
对于零基础的怎么办?还是这样执行,但主题会更初级一些,目标更简单一些,教学点也会简单一些。加入更多的情景角色扮演。
如有不同意见或疑惑可跟我交流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