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均,畲风古街浮伞渡

作者: 一岚随笔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23:21 被阅读84次

1

自景宁县城而出,沿鹤溪穿行山谷,一路大江清流。十数分钟即可抵达大均,畲族之窗,汉畲融汇相居的静美村落。

畲族,意为刀耕火种,更富山野遗韵的族群。据说畲民春分之前放火焚山,以肥饶田地,播种五谷,求丰收。而山木之灵气,随着焚山多年,肥沃度也逐渐日减,便有了举族迁徙。于是千年以来,自潮州市凤凰山起,四散迁徙,一山跨过另一山,一地转居另一地,散落在浙闽赣多地。

如今景宁聚集者相对较多,属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大均,因其古韵依然,畲风浓郁,也便成了当地重点旅游地。

畲族迁徙之风,留出时间给自然以复养生气,既是善待自然,也是善待自我;

随时势而变化,就是一种柔善。

2

抵达村口,清澈宽大的溪流畔,是一株茂盛的唐代樟树。古樟伟岸,被当地人奉若神明,悬挂各类祈福红绳,俨然若树神。

因村落始建于唐代末期,最初的岁月里,唐樟已相伴于此,以树荫与绿意,呵护和见证了千百年来大均村落的风雨变迁。

畲族,正是从唐代开始外迁之路。遥想过往,畲族先民们沿着瓯江上游,在最秀丽的山谷溪流转弯处,邂逅了这一片美丽的居住地,从而繁衍至今。

古时水路畅通则商贸活,居住者富裕并且宜居,文风也便日盛了。明朝年间,李氏一门三进士,耕读世家的传承在村落里绵延不息。

如今李氏宗祠,仅外观,便可感染典雅文风。

3

步入古街,鹅卵石老路上行走。恰好近傍晚,阳光斜照时,打在畲族独特屋顶与檐上,时光也就格外缓慢。

临街的铺面古朴依然,在街道地面大小卵石的光泽映衬中,不见沧桑,只见安详。

据说大均村落有“三杆”民俗,笔杆秤杆竹杆,想当年,这里街道上该是散落着写契写文书者、做生意人和撑船者。

笔为文,信息交流;秤为商,物品交流;竹为船,人的现场交流。无论哪个年代,信息、物品和真实的人,都渴望交流。无风险而惬意舒适的流动,越大,越是美好的年代。

开放,与古朴,本质上并无两样。

流动,也恰恰是自由的最佳表现形式。

4

古街尾,到溪畔山脚,有浮伞祠。这是古时的渡口,溪流在此处交汇为碧潭,最美水景处。

相传唐代有马氏,事姑尽孝而成仙佛。曾持羹奉姑至此,正值水涨无人渡舟,浮伞,飘然以渡。

浮伞渡的名字,听来就很有洒脱之美。仙家的风范,飘逸的来往,加上孝之道的相加持,留下来了千年的传说。

成仙尽孝,两不相抵,大概是古人最向往之事。每个人心里都想成仙,每个人也都必须顾家。

自由与责任的均衡,难,却也并不难。

用最大的心去履责,就能享最自由的心灵。

5

古祠一侧有山道,可登顶揽胜。沿小径向上步行,数十级台阶,转过两三弯,便抵达至高处。山顶处极小平台,却恰好可允三五人驻足赏景。

远眺,悠然碧山下,溪流对岸,有畲族人家风情。

蓝天白云为衬,青山绿水以托,在山巅清风掠过的那一瞬间,视野、肌体、心灵,完全被美好的多重感知包拥,于是,记忆深刻极致。

最美风景,常在山之巅。

相关文章

  • 大均,畲风古街浮伞渡

    1 自景宁县城而出,沿鹤溪穿行山谷,一路大江清流。十数分钟即可抵达大均,畲族之窗,汉畲融汇相居的静美村落。 畲族,...

  • 2022年国庆-鉴湖

    细风浮浪渡大泽,霞光秋月两相和。

  • 浮渡

    枯枝 总喜欢一个人的宁静,独自斟一壶茶,于一偏拐角,对着朽木自饮。 找一方净土,偶得一缕闲静,把时间堪满,由外在而...

  • 知时浮春意, 知意浮生息。 知此浮首渡, 知渡浮初依。

  • 紫竹之梦

    紫 竹【一】 周必大 曾到蓬山验异闻,浮均翻动雪披纷...

  • 风前数落花/组诗二十首

    风前数落花/组诗二十首 一 【七绝】 吴畲 文/林海 雨霁云收起晚霞, 吴畲岭上有人家。 攀登恐踏青苔破, 伫立风...

  • 东关街:历史文化名街一一扬州掠影(6)

    东关嵌古渡,运河牵扬州。 古街商贾聚,五行八作稠。

  • 七绝·南国之南

    叶落草枯风待雨,花红枝绿水游山。 船头油伞轻轻渡,巷尾房檐浅浅湾。 平水韵

  • 浮风

    骄阳暖壁风,遥惜岁岁年年中;轻抚意,曳曳娉婷时,莫愁相知相识空。

  • 古街颜色沉淀,望君多知晓,浮袅清影翩翩,玉容精致,月伴霞光,若星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均,畲风古街浮伞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oz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