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在今年的ChinaJoy(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偶遇了一位相识很久,以cosplay为职业的朋友。
因为朋友关系,我得以进入表演者的休息区参观。
在一群穿着夸张的年轻人中,有一个人特别显眼,他看起来至少有50岁,正常打扮,来找他的表演者络绎不绝。
我本以为这位大叔是官方的工作人员,经朋友介绍才知道,他是专门请来的裁缝师傅 ——江叔。
“比赛现场服装经常出问题,为了能夺冠,我们这次特意请了江叔,3天一万块。”
抑制不住好奇心的我,趁着朋友上台表演,江叔空闲的时间,和他攀谈了起来:
江叔是60后,十几岁就来上海打工,裁缝这一行干了几十年,在这个机器取代手工的时代,他的裁缝铺子不仅没有没落,这几年发展反而更好,前不久刚从老家招了三个徒弟。
在传统手艺不断没落,个人小作坊日益被取代的今天,江叔是如何做到的呢?
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针对企业发展、提出了“核心能力”一词。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经过知识积累、技能积累,资源积累等组合成为一种企业独具的,与他人不同的能力。
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保持持久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好核心能力的三个属性:
复盘江叔的人生故事,一个人就是一个企业的他,能够逆流而上,其实就是将裁缝手艺这一项核心能力的三个方面发挥充分的结果:
不断增强独特性
想要发挥核心能力的独特性,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虽然人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但是那些隐藏起来的主观属性,其实都会通过具体的行为、场景、环境等客观事物展现出来。
上个世纪60年代,江叔出生在浙江的一个以纺织缝纫闻名的小镇。
镇上的孩子考不高中的,都会学裁缝,江叔也不例外。
裁缝太多,竞争难免激烈,几个月才接到一单生意的江叔只能跟着村里人一起来上海打工。
“我不信,上海的裁缝能有那么多,一条街上20户,10户是裁缝,而且就算我靠手艺吃饭不行,还能卖劳力。”
来到上海之后,江叔在一家服装厂做普通的缝纫工。
年轻的他,在当时港台文化的影响下,给自己做了几件潮服,本也只是在厂里风光一阵,却不想厂里领导看到后,知道他能剪裁会打样,直接把他调到附带设计的制样高级车间。
“那时候,我才发现我这门手艺是个好东西,不仅能让我吃上饭,还能让我吃上好菜。”
从那以后,江叔白天上班,晚上接活,手艺就这样慢慢练起来了,开了自己的裁缝店。
稀缺从来都是相对的。
我们总是很容易忽视自己会做的那些事情,但换个环境,换个角度,和他人一比较,这些就会变成特别的存在,优势明显,支撑全部。
而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独特之处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强。
几十年来,江叔一直都特别喜欢学习新东西。
年轻的时候,他为了拜一个做旗袍几十年的老师傅学手艺,给人家做了半年的蜂窝煤。现在他做COS服,还经常看漫画动画、一些主流热门的游戏,他都会主动去玩一下。
用朋友的话说,只要给出设计图,就没有江叔做不出来的衣服。
如此,才有了现在三天一万块的服装指导出场费。
从利他性出发,思考变现方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知道我自己会什么,但也没赚到钱,为什么呢?
亚当·斯密的这句”给我我所要的吧,你也会得到你所要的”,或许就是答案。
有你的能力可以满足别人需求,产生交换行为时,才能赚到钱。
江叔的裁缝店,能在时代大潮中生存下来,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好多人都给我说,做裁缝不行了,我不觉得。不管在哪买衣服,老百姓的要求还不都是为了有的穿,穿的合适,穿的好看?”江叔的想法很朴素:“大需求没变过,变的都是细节,你找到这些去做就好了。”
江叔觉得,时代变了,那就改改自己的业务方向,跟着时代需求走就好。
不管怎么变,穿的好看,谁都难解决,毕竟千人千面;但是前两点,裁缝们能赚钱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有的穿,成衣更多是解决日常需求,那特殊需求谁来解决呢?
江叔的第一笔定制业务是广场舞阿姨们的演出服,最多的一个月做过50多套。
再比如穿的合适,网购几百块买来的裤子,只是裤腿长一点,其他都合适,你是选择退货还是改长度?
江叔自己家的招牌上,就有修改尺码几个字:腰身放松收紧10块钱、裤腿缩短增长10块钱、衣袖缩短增长20块钱……
这项业务,在网购兴起后尤其好,只是这一项,一天收入都有一两百。
赚钱的本质是帮助别人,再小众的需求也是需求。
不仅看到自己会什么,还要看到别人缺什么,把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需求融合,自然能形成交换。
主动开拓更多可能性
听完江叔前面的故事,我对他佩服非常,但也很好奇,当时收入已经不低的江叔,为什么会愿意做cos服。
要知道一套售价千元的cos服,虽然手工费可能会收到五六百,但制作花费的精力是一套演出服的好几倍,性价比并不高。
江叔说:“我这种手艺人,要活下去,就得比别人能干。怎么叫能干,干别人不愿意干的,干别人想不到干的。”
2011年,江叔的店里来了一个女孩,要做COS服。当时女孩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她想做一套海盗服,但是找了很多裁缝店都没人愿意接,因为没做过。
虽然女孩没有设计图,只有动画原图,江叔还是接下了这个活,他琢磨了好几天才动手裁剪,没想到第一次的作品,就受到女孩的大赞。
后来,这位女生介绍了不少好友来江叔店里做服装,他接的cos单子越来越多了,渐渐成为他的主要盈利来源,每月仅cos服制作手续费一项都能收入两万有余。
“多接一类活,以后就多一条出路。”
江叔还给我数了数他的其他赚钱方式:新增了汉服定制的业务;大学COS社团定期来店里学习制衣;COS比赛现场服装跟妆修改……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真正有准备的人,从来都是主动创造机会。
我经常收到一些读者来信、留言,讲述自己的焦虑、担忧和迷茫。
这些情绪的背后,大多是觉得自己的能力无以应对变化多多的未来。
而江叔的故事,无疑讲述出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应对之策:
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断加强,以不变应万变;
通过思考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让核心能力变现;
主动开拓更多可能性,走在变动的前面,才能不惧危机;
在这个没有人能够预测潮水方向的时代,求生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断凫水。
凫水能力强的人,无论遇上小溪、河流、湖泊还是海洋,总能渡过。
本文图片,来自coser阿钰的授权使用
图片禁止转载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