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诗词,也有一些我崇拜的文人墨客。但是王维,我以前很少关注,也很少有知道同龄的朋友中对他很有兴趣的。我之所以关注他,不过是因为,偶然读到他的诗“人生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消。”感觉禅味儿十足,心想这位诗佛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痛彻心扉,人生的大起大落才毅然决然隐居山中,皈依我佛。因为受中国电视剧影响颇多,总是先入为主的认为,一定是在感情上受了重创,看破红尘才会落发为僧,削发为尼。所以我以为,王维也一定是曾经刻骨铭心的爱过,怀揣着惊心动魄的伤痛,才决绝红尘,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但是我在网上搜了一圈,并没有关于王维的任何凄美的爱情故事。只是简简单单的介绍了一下,王维之妻刘氏,在王维31岁时因疾而终。我就想,可能是因为太爱他的妻子,所以不再对男欢女爱之事感兴趣,一心念佛。但是,王维留世400余首诗,却没有一首诗是悼念妻子或者是描述男女之情的。苏轼留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鹣鲽情深,放翁亦有“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念念不忘,连心系天下的诗圣也会时不时的诗中提及自己的妻女的合家之欢,但是王维,却没有。那首一直被后人用以表达相思爱恋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也是写给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歌唱家李龟年的,我真是十分的好奇,这究竟是个怎样的男子,难道他对女子不感兴趣?
我又开始多扒一些关于摩诘的资料(王维,字摩诘),然而并没有详实的资料表明摩诘有断袖之癖,连野史都没有,所以我想估计王维不好断袖吧。摩诘佛心,既非感情所伤,同时又非断袖幌子,那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他的性格本是如此。
王维出生在官宦世家,父亲官至汾州司马,汾州司马是个什么概念呢?在唐朝,上州司马是从五品下,中州司马是正六品下,下州司马是从六品下。这汾州说是山西十九府中的大府,应该算是个上州或者是中州,也就是说王维的爸爸王处廉应该是相当于一个副厅级左右的政府官员。而其高祖父,曾祖父,祖父也都是当官的,所以这摩诘的身世虽算不上显赫,但也还是不错的。王维应该是生活在一个比较完整,幸福的家庭中长大的,其母亲崔氏,是一生好佛不辍,吃斋念佛,布衣素食。王维之所以清心养性,我想就是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吧。
传说王维的母亲生王维的时候,梦见维摩诘走入她的房间,所以给王维取名为摩诘。维摩诘是谁?维摩诘就是佛教中的一尊菩萨,又称在家菩萨,以洁净,无垢著称。不管传说是不是真的,说明王维一生下来似乎就与佛家结下不解之缘。我想每个人的命运,或许是不可预知,但却是各有其轨迹,说不清道不明,自有定数。
王维在开元二十八年写《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这时候王维是三十九岁,文中说自己“十年座下俯伏受教”,也就是说王维二十八九岁就跟着道光禅师学习佛法,而这个时候他的妻子还没有死。所以摩诘天生佛性,估计他对他的妻子,真的没有什么兴趣。所以就算是妻子逝去,也不见他有任何的感慨伤怀,还不如他送别朋友,更让他感到伤感。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爱情的,王摩诘爱不起来。戒嗔,戒贪,戒色早就在他的心里筑起高墙,爱情于他而言不过是凡尘俗事,娶妻不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查了蛮多资料,并没有显示王维有子女,所以我真的非常怀疑王维有没有和自己的妻子圆过房。
于王维的妻子而言,我估计她或许就只是那种规规矩矩的良家妇女,不会懂王维的吧,不然怎么会从来没有被王维提起过。双双寂寞的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你我却无言以对,是真的不知道要和对方说些什么,命运怎会有这样的安排。
可是越是想到王维的清心寡欲,高冷,我就越是对他感兴趣。如果说有一个能够和他谈风论月,品茗论佛的人(女人),他会以怎样的身份来接待她,以爱人或是以朋友,就像裴迪,孟浩然那样,还是双宿双栖,常常“赌书消得泼茶香”呢?没人能够给出答案。
世间几许伤心事,不向佛门何处消。如此深情,不是给爱情,我们却总是误会。
本来文章已经写完,但是当我听了上面的《相思》这首歌时,我突然又觉得,或许王维偶尔也思念过他妻子的,那个默默的帮他做了许多事情的女人,平时虽不多话,却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只是受佛家思想影响的他,觉得这种思念,不足以言表,也不足以让他伤心落泪。相思算什么,早已无人问津。最易忘却古人诗,最不屑一顾是相思。守着爱还怕人笑,又怕人看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