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寒梅著花未

寒梅著花未

作者: summer_000 | 来源:发表于2017-06-12 15:25 被阅读0次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初读此诗,讲义中分析王维此问背后的心理,是「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表现手法(连窗前的梅花都不忘,自然更关心故乡的亲友)?

我心里就默默存个了答案,是「不敢」或者「不忍」。比起梅花,故乡当然有我更牵挂的旧人;而此刻,对面明明就坐着故乡的友人,他知道「我」所有问题的答案,「我」却不敢问了,因为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所以辗转竟问出了这样一个不咸不淡的问题「窗前的梅花开了吗?」 

这是一瞬间的下意识,是心理开启了自我防御,也是脆弱的人心。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欲说」背后是一个极度渴望被理解的孤独的灵魂,可最后他的选择却是「还休」,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他的倾诉不会被理解。

因为「倾听需要无私的奉献」。

人的自私让他在种种场合想要谈论的只有自己;人的有限性又使得对于关注你这件事他有心无力。你的倾诉或许唤起他的某段回忆,于是就着你的烦恼,他把话题转向自己开始顾影自怜,反刍自己那已嚼烂的往事;或者用最原始最笨拙的方式劝你「何不想开一点」,殊不知快要淹死的人面对这种指责已再无气力为自己辩解;或者根本漠不关心。

奇怪吧,「倾诉者」和「倾听者」中把握主导权的其实在「倾听者」。没有人带着耐心爱心倾听,我又如何开得了口?

可是纵然无私如父母,有些事仍然没法说。不是因为它是什么高深的道理,或者什么不能说的秘密,而是,它是你独特的心境,不是不能讲,而是即使讲出口,也没有人能真明白,没有人能真理解。所以有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司马迁「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正因为「单子没有窗户」,真正的理解可遇不可求,所以李、杨「相知」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对音乐和舞蹈有共同的爱好可谓「琴瑟和鸣」,她是他的「解语花」,他为她「情有独钟」。

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仙逝之前不肯见武帝只因「色衰则爱弛,爱弛则恩绝」,而贵妃却能「长得君王带笑看」,一个「长」字,可见贵妃除了美貌,更有足以与玄宗匹配的自由的灵魂。

冲突与调和

帝妃「知己」式的爱情是真;「欲说还休」的孤独也是真。

我相信这两种状态并存着。

因为究其本质,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你的痛苦,没有人能够真正分担你的命运,孤独是绝对的;可是人性使然,我们总会期待某种回应,总会努力找寻那个「懂我」的人。

但是完整的人有三百六十度,想要寻得一个面面贴合的人几乎不可能,即使知己如帝妃,一定也有某个角落难以言说。对「人性的有限」的深刻理解使得我们选择包容,将那个孤独的角落留给自己。

我相信这才是真相。

相关文章

  • 寒梅著花未

    冬日的暖阳,渐渐消解几处残雪,天气也日趋温和,时而闻得涧桥边溪水潺潺,空灵幽清,隔着十里梅林,缥缈而来。 滴答,...

  • 寒梅著花未

    “寒梅著花未?”是那个人发来的。昨天的二十年同学聚会统一录制了大家的联系方式。 贴着谢绝参观尘封已久的私人领地里埋...

  • 寒梅著花未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初读此诗,讲义中分析王维此问背后的心理,是「以小见大」、「见...

  • 寒梅著花未

    呐,心情复杂,又站在了黄金周的尾巴上,这是我第二个没在家里跟父母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拌嘴的国庆,也是第二个不用...

  • 寒梅著花未?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写梅的诗词多得难以数...

  • 寒梅著花未?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公司门口的小...

  • 寒梅著花未

    那次偶然经过那个地方 你还是含苞待放的模样 那时约定花开了再来欣赏 如今寒气已把城市冻住 不知亲爱的寒梅你著花未 ...

  • 寒梅著花未

    人,过了而立之年,对生活的看法有什么不一样呢? 小的时候 ,总是期待快快长大,远离家乡,拥抱大城市,幸福很简单; ...

  • 寒梅著花未?

    本文照片昨日用华为mate手机摄于颐和园。 天气终于不再那么寒冷,想起去颐和园访腊梅。 出谐趣园西门登上万寿山,缓...

  • 寒梅著花未

    夜色渐浓,窗外华灯初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匆匆换好衣服,赶公交回家,这一刻大脑开始放空。 这个时间适合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寒梅著花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mlqxtx.html